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一百多年来,围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人们的认识是不同的:

材料一:西太后:“变法乃素志”。“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光绪帝:“近来朝廷整顿庶务……迭经谕令各将军督抚切力筹办……乃各省积习相沿,因循玩懈,虽经严旨敦迫,犹复存观望。”康有为:“杀几个一品大官,法就可以变……只要皇帝驾临乾清门大功可成。”

材料二:赫德:“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他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他吃了。”美国《纽约时报》l900年12月23日则说:“改革派在现实政治斗争中非常不善于利用人们对既有体制的反对。人民的内心都憋着一股劲儿,并且人民的情感会被广泛地唤醒,而只有这种状况真正出现时,才会对改革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材料三:胡绳先生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说:“维新派是以庸俗进化论作为指导思想,他们所承认和要求的只是渐进的变化……这种观点在政治上治主张点滴的改良,否定革命,主张同旧势力妥协,否定决裂……因为他们所代表的资产阶级还离不开封建地主阶级,这就决定了他们只能是软弱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张开沅先生在《离异与回归一一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中说:“维新派在变法期间不太注意斗争策略,动作太快,触动面太宽,这样就树敌过多,使自己更加陷于孤立。……没有考虑到各项较大改革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由于民众缺乏理解而可能增加的反对。……他们爱国心切。因而急于求成。”


结合以上材料,就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评述以上观点。
2019-09-1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行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反对和议

1842年,给事中董宗远上奏皇帝反对和议,认为屈膝求和,将招致严重后果:“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指出:“民穷财尽,殆不可支,将何以裕国用厚民生乎?”


问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简要评述材料中董宗远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