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戊戌变法再探究。

材料一:窃顷者德人割据胶州,俄人窥伺旅大……臣累上书,极陈时危,力请变法,格未得达。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皇上若决定变法,……今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努力)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厉众志。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太仆寺……自奉旨后,群焉如鸟兽散,阒(寂静)其无人,匪特印信文件,一无所有,即厅事户牖均已折毁无存。

——陈夔龙《梦焦亭杂记》卷二

材料三: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致易一书》

材料四:有学者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了‘未的中国’。”

材料五:戊戌年六月十六日,在回答荣禄“法是应该变,但是一二百年的老法,怎能在短期内变掉”的问题时,康有为回答说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就可以变了……他认为,只要皇帝驾临乾清门,大功可成,“令群臣签名具表,咸去守旧之谬见,力图维新。……重罚一人以惩其后……一日之间,风云俱变,更月得数诏颁下,则海内皆动色奔走矣。”

——《康有为政论集》(汤志钧编)中华书局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心态出现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戊戌人士“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
(3)材料四主要说明了该学者什么观点?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
2020-04-0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立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的背景是清朝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19-08-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日本人石原对东北未来政权进行一番描绘时说,“日支两国人民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因此,日本人要放弃优越感”,“新国家的官吏应由在满之人担任”。其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后
B.东北易帜后
C.成立伪满洲国后
D.七七事变后
2019-08-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观察下面新闻漫画,其中文字是“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推测该漫画创作的背景可能是

A.甲午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抗日战争
5 . 1956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A.三大改造完成背景下的欣喜
B.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
C.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期待
D.对土地改革完成的美好祝愿
6 . 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该观点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B.该观点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C.该观点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该观点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2021-03-02更新 | 187次组卷 | 29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行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一百多年来,围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人们的认识是不同的:

材料一:西太后:“变法乃素志”。“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光绪帝:“近来朝廷整顿庶务……迭经谕令各将军督抚切力筹办……乃各省积习相沿,因循玩懈,虽经严旨敦迫,犹复存观望。”康有为:“杀几个一品大官,法就可以变……只要皇帝驾临乾清门大功可成。”

材料二:赫德:“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他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他吃了。”美国《纽约时报》l900年12月23日则说:“改革派在现实政治斗争中非常不善于利用人们对既有体制的反对。人民的内心都憋着一股劲儿,并且人民的情感会被广泛地唤醒,而只有这种状况真正出现时,才会对改革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材料三:胡绳先生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说:“维新派是以庸俗进化论作为指导思想,他们所承认和要求的只是渐进的变化……这种观点在政治上治主张点滴的改良,否定革命,主张同旧势力妥协,否定决裂……因为他们所代表的资产阶级还离不开封建地主阶级,这就决定了他们只能是软弱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张开沅先生在《离异与回归一一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中说:“维新派在变法期间不太注意斗争策略,动作太快,触动面太宽,这样就树敌过多,使自己更加陷于孤立。……没有考虑到各项较大改革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由于民众缺乏理解而可能增加的反对。……他们爱国心切。因而急于求成。”


结合以上材料,就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评述以上观点。
2019-09-1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行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1911年出笼的“皇族内阁”,激怒了所有被动员起来的政治力量。用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的话叫做“参与爆炸”。士绅们痛恨满人王朝,但绝对排斥革命。忽然间,只要有人放火,他们是乐于扇风。可见,立宪骗局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是
A.立宪派与革命派合流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生纯系立宪失败后的历史偶然
C.社会各界的失望与觉悟使革命时机日趋成熟
D.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没有防止辛亥革命的发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创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巨、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巨、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2019-01-30更新 | 2950次组卷 | 42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行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