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材料一 随着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元老院制定了《行省法》,在征服地区设立行省,并向每个行省委派总督1人、副总督3人和财务官1人,委托他们代表元老院进行统治。总督通常由却任的执政官担任,在行省内拥有生杀予夺的全权,罗马对其监督很小。元代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称为“行中书省”。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官科考制度

级别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组织各府、县学官面向本府、县招考各省学政面向本省秀才招考礼部面向全国招考皇帝或钦差主考
录取称谓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考试内容儒家经典、时政策论、政府律令、皇帝训示
人才流向秀才有办私塾的教学资质;举人、贡士可充任官府幕僚;进士可入翰林院或直接任官

——据张小华《东西方典型政治制度的演变》整理

材料三 制宪是治国理政中最重要的“顶层设计”。1787年前,美国中央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且与各州在铸币、外交、防务等方面存在权力争执。各州之间在管理界线、商贸拄来、国会席位分配等问题上互不相让。南方与北方的两种经济形态也矛盾重重。有鉴于此,“制宪者们”经数月争吵辩论,为美国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顶层设计”。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罗马与中国元代行省制度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官科考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建国初期在制度上的“顶层设计”,并简析其意义。
2021-09-02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理想社会是西周殁西周以前的时代,他一生都在为重建西周时期的社会和政治而努力。他认为如果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和美德能够恢复,那么西周这样的理想社会就能重建。在孔子所设想的社会中,A与A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家庭内部关系,比法律更为重要。如果社会中人人都对己坦率,与人仁爱,这就是一个好的社会。作为理想社会的统治者,光有粮食和军队是不够的——成功的统治者必须还要树立某种道德楷模供臣民模仿。

——摘编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理想国》一书包含了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看法。首先,他相信人类只有在城邦内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其次,柏拉图相信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理性、欲望和激情。灵魂的每一部分都在柏拉图的理想社会中有着对应的阶级:军人代表着激情的部分;人数最多的“生产者”(手工业者和商人)代表着欲望的部分;而理性部分则更多地表现在“护卫者”(统治阶级)身上。如同在一个和谐的个体中那样,在一个和谐的城邦中,所有组成部分必须一起起作用,但理性部分必须控制其他两个部分。“护卫者”应由一个“哲学王”来领导,因为他们“具有知识”,接受过专门训练,经历过特殊社会生活。

——-摘鳊自(美)沃尔夫《夫人物和大问题:那些影响历史的人和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观念产生的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革命,泛指重大变革,是历史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材料一   1688年,应议会之邀,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率军队来到英国,成为英国国王。这场不流血的革命成为英国近代第一次历史性革命。革命后的新政权“依法保护私产”“奖出限入、拓展海外利益”,为后来大机器生产的出现提供了条件。18世纪后半期,英国近代第二次历史性革命悄然来临,使英国站在了世界工业文明的领跑线上。

——摘编自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19174月,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他分析了俄国的具体国情,认为在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没有被广泛动员的情况下,俄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这个阶段的革命仅仅是从形式上结束了君主专制,并没有使人民得到土地与和平;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中。因此,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立足点从城市转入农村,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后占领城市,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革命道路。1953年以来,共产党人又走上了一条社会主义革命之路,改造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共产党人开创的两条革命道路,吸纳了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探索救亡图存的宝贵经验,成为民族复兴的起点。

——摘编自方莉《中国现代化探索中的“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两次“历史性革命”的名称,并简析二者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917年俄国两个阶段革命的不同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指出“共产党人开创的两条革命道路”的内容。
2021-08-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材料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他年轻时沉迷于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格竹而未得至理,便从此抛弃了格物之法。后王阳明在绍兴筑书舍,与佛、道人士讲论禅机、道法之事,研读佛老之书。作为明朝官员的他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在贵阳书院,他开始向诸生宣讲“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心学”在当时产生极大的影响,其弟子王良将“致良知”具体化为百姓日用之道,一生倾心平民教育,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泰州学派。

﹣﹣﹣﹣摘编自荣真《文史中国•大明流煌》


(1)根据材料,概括王阳明“心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阳明的思想。
2021-08-2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各种矛盾、问题层出不穷,毛泽东坚持把民生问题看作一个整体,大力发展经济奠定物质基础外,统筹教育、就业和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采取的各项措施都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础上,坚持人民利益最高,展开了彻底的土地革命,保障了人民群众吃饭、读书、看病等基本民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是对传统民本思想和孙中山民生思想的超越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在继承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毛泽东民生思想。

——摘编自齐蕾《毛泽东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时期,在各种主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邓小平顺理成章地形成了自己的民生思想。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在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下,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物质产品。”邓小平还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他要求,沿海地区要依靠有利条件率先发展起来,同时带动内地的发展,这个时期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等发展到了一定的时候,沿海地区要帮助内地发展起来,这个时期沿海要顾全这个大局。邓小平认为,国权和国格比人权和人格更为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国权和国格,何谈人权和人格。因此,国权和国格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保障。

——摘编自黄喜生《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民生思想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特点及其理论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意义。
2023-01-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提出了一整套培养公职人员的办法,努力奠定变法的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首先,他针对学校教育空疏腐败的现实,提出以“尚实用”为原则来培养人才,其教育内容具体来说则包括德性的养成及处理具体政务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显然是培养政治精英或国家治理者。王安石建议,在进士考试中,取消诗赋、贴经和墨义,改为经义和策论。在人才的任用上,他再次强调了德才兼备的传统观点,认为应以个人德才的高低为依据,在社会有序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公共治理功能。他积极推行高薪养廉的制度以遏制腐败。他还提出利用礼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保障。两者结合既是减少改革阻力的“托古改制”,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礼、 乐、刑、政的使用保证国家治理结构有序运行的创新尝试。

——摘编自宋丙涛、张庭《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王安石变法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1年以后,航行于中国沿海及内河的各国商船增多。在一些河段,甚至90%以上的航运被外商控制。1872年底,李鸿章奏请筹建轮船招商局,主要经营长江、海洋航运。此后,各国在华轮船公司随即展开恶性竞争,矛盾迭出,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因盈利减少,加上美国内战结束,国内市场诱惑力巨大,决定出售。1877年,招商局收购了旗昌所属旧船和设备。英国轮船公司最终被迫集体与招商局签订“齐价合同”,损失惨重。洋务运动以来,各行业中类似情况时有发生。18947月,日本政府与英国签订条约,宣布五年后废除英美等国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英国在签约后马上就宣称:如果日本和中国发生冲突而不损害英国在华利益,英国将采取“中立”。随后,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也与日本签约。日英条约签订后9天,日本不宣而战,悍然发动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此后洋务派经营的近代企业大部分宣告停业和破产。中日甲午战争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力量对比,塑造了20世纪国际战略的新格局。

——摘编自张鑫典、孙大超、弘治《盛世之毁》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轮船招商局的经营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前后列强殖民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1-09-20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类型货币名称始末
金属货币宋钱第一代为北宋的宋通元宝,此后一直铸币至南宋来年。
纸钞后蜀交子北宋初年曾于四川地区所流行的票据和纸币,宋太祖曾下令回收,改以铁钱使用。
金属货币铁钱宋太祖曾下令回收交子,改以铁钱使用。至1023年,南宋政府发行纸币新交子,铁钱进而被交子取代。
纸钞私交子天福四年(1020年),地方政府益州知州寇城一度下令取缔交子,并将交子铺封闭。天董元年(1023年),中央下令交于铺停止度行交子,已发行的交子全部回收。
纸钞官交子始于天圣元年(1023年),终至宝信四年(1256年),改钱引为四川会子。
纸钞四川会子宝佑四年(1256年),原北宋的官文字改制为四川会子。
纸钞关子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通行的一种暂时性纸币,有司国癸州屯兵,请格办合月钱。而路不通舟,钱重难致,乃通关子付癸州。
纸钞临安会子(东南会子)南宋时的纸币,绍兴三十年(1160年)于临安首度发行。于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终结。被“见钱关手”所取代。
纸钞“见钱关子”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丞相贾似道发行“见钱关子”,后被光钞所取代。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两宋时期货币发行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货币不断改革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林则徐,福建候官人。他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他还主张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一位民族英雄。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英国伦敦杜莎夫人像馆展出林则徐像时曾派发宣传单张。其主图为穿着清朝服饰的一男一女相对而立的晶像,背景是当年在欧洲流行的中国风庭院景色,单张上以大字印着“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他钟爱的配偶”。再仔细读那些较小的文字,赫然发现这样的字句;“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250万英镑英国财产的销毁者,他和他的小脚老婆是唯一在我国被展示的这类人物”。其中所谓“英国财产”是指被林则徐销毁的鸦片。

——摘编自【英】何伯英《旧日影像》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两位作者对林则评价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前述评价呈现差异性的原因。
2021-08-2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七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乙卯残腊(1915年的阴历年底),由横滨搭法轮赴春申,在太平洋舟中作。

浩渺水东流,客心空太息。

神州悲板荡,丧乱安所极?

八表正同昏,一夫终窃国。

黯黯五彩旗,自兹少颜色。

逆贼稽征讨,机势今已熟。

义声起云南,鼓鼙动河北。

——摘自李大钊《诗六首》

材料二   他晚年受幕僚蒙蔽和怂恿,自以为复辟帝制可以加强中国的统一,避免日本攫取中国主权,最后却众叛亲离,只得宣布退位,再造共和,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自己写了一挽联:“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对这个为令人费解的遗嘱,有人理解为“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

——摘编自向曾辉《最后的声音——民国名人的遗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李李大钊叹息的原因。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
2021-08-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七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