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的宫廷体育、美术与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狩猎、马球、舞马之术、武艺,到养生、下棋的体育运动,在皇帝的热衷下,全国上下掀起了热潮。结合上述材料,据《马球图》可以推知
A.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B.当时文人画已初步流行
C.唐王朝好勇斗狠的民风D.北方文化性格引领潮流
2020-11-10更新 | 372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某学者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D.④社会动荡、经济停滞、思想活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赵煦之弟,即位后曾改元“崇宁”,试图继父兄之志,将改革事业发扬光大。然而激烈的党争和蔡京等权臣弄权,使宋徽宗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转而寄意丹青、娱情花石。他自少酷好艺术,志趣与众不同,即位前“所事者惟笔研、丹青、图史、射御而已”。宋徽宗擅长书法,其正楷学唐朝薛曜的风格而略变其体,成为形体方正、笔画细腻的“瘦金体”。宋徽宗的画受端王府知客吴元瑜的熏陶而自成一家,“元瑜者,画学崔白,书学薛稷,而青出于蓝者也”。宋徽宗的画注重写生,以精致、逼真著称。

靖康二年(1127年)春,他和宋钦宗、宗室、妃嫔等约三千人被金兵俘虏,即“靖康之变”。元人修《宋史》时总结说:“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在元朝人看来,宋徽宗玩物丧志,纵欲败度,终致以艺术亡国(指北宋)。

——摘编自滕新才《宋徽宗评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徽宗在书画艺术方面成就突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元人关于宋徽宗“以艺术亡国”的观点。
4 .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
2020-09-22更新 | 207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6届宁夏大学附中高三下第二次模拟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图。大运河河道的变迁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B.经济形态变革的标志
C.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D.政治中心转移的影响
2019-12-03更新 | 330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考前作业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而山东人刘滋世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材料说明
A.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再生产
B.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
C.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
D.政府已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2019-10-08更新 | 48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下图所示:

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
A.“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
B.“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
C.“监察百官”以缓和社会矛盾
D.“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
2019-09-05更新 | 19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2019-06-08更新 | 10085次组卷 | 9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图(Ⅰ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Ⅱ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Ⅲ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据此可知
A.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区域性特征
B.文化分区取决于自然地理环境
C.中原文化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D.黄河流域的稻作农业相对发达

10 . 国家的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族,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日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人痛定思痛,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的文化反思,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文化变革运动多以否定虫国文化为前提,这对于开放学习,特别是向西方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长期观察我们便会发现,这种文化变革运动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挥,也起到了阻碍作用。

——摘编自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图文化软实力之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在文化变革方面的实践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今中国提升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