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朝地方管理上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一路下同时存在三个平级的管理机构,它们之间采取互不相属、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原则。这一建制
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2020-11-10更新 | 315次组卷 | 36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历史练习
2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出处记述
《汉书师丹传》“治《诗》,事匡衡,举孝廉为郎。”
《抱朴子审举》东汉桓灵之际,社会上流传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后汉书左雄传》尚书令左雄改革察举,由三公府对孝廉分科考试,“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随后由尚书省在端门复试。

A.表明了儒家向官僚阶层的渗透
B.察举制为科举选官奠定了基础
C.举“孝廉”的目的是弘扬传统美德
D.察举制促成了文化士族集团的形成
2019-09-1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历史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
A.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
C.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
D.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
2019-04-18更新 | 495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历史练习
4 .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9-01-30更新 | 4386次组卷 | 60卷引用: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试题(5.4)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玄宗即位初期,由于党同伐异和派系争斗激烈,导致官员人数大量增加,造成政府财政困难。唐玄宗为扭转这种局面,决定裁汰冗官,并停废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同时,唐玄宗严格控制官吏的铨选,开元四年(716年),唐玄宗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结果有45人被淘汰。唐玄宗颁布《整饬吏治诏》,规定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并对地方官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定升降奖惩。唐玄宗命人修订《大唐六典》作为行政法典,明确规定了各级衙门机构的组织建制、职权范围,从法律和制度上杜绝冗官滥吏,保证行政效率。尤其重要的是,唐玄宗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以此牵制高官。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政治改革的背景和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玄宗的政治改革。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教化剧中塑造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的形象为人们树立了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人们的行为向善发展。忠君是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统治者提倡“忠”,还把是否忠君作为评价人忠奸的标准。教化剧中塑造的忠臣形象,为人们展示了什么是“忠”,他们的忠君行为维护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也维护了等级制度。

——摘编自闫红艳《明前期教化剧研究》

材料二   无论是孔孟的仁政王道,还是后世儒者倡行的内圣外王、修齐治平、存理灭欲的一整套道德纲常秩序,都嵌入每一时代的仪典制度,以正统意识限制、筛选、整合、打压违背官方意志的戏剧活动。……祀神演剧因维持普通民众的生活安宁,成为民间社会的一种象征性秩序。……而这恰恰是官方正教对与宗教同源同体而“同罪”的民间演剧活动严酷禁毁的原因。以《西厢记》《牡丹亭》为代表的爱情剧,敢于面对人性,切入人的真实生命状态,表现人的情感欲望,这就是艺术理想对纲常之理的一种否定和颠覆。……产生于庶民社会的戏剧活动,作为中国戏剧非常珍贵的一种活态传承方式,却因为它表现出的俗文化品格,一再遭到官方权力的打压和上层社会的贬黜。

——摘编自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

材料三   光绪六年(1880年)《申报》报道:“香港华人近投禀于英总督铃辕,请准女伶在戏馆演戏。按此说殊不可解。香港既为英管辖,自当事事悉从西律。泰西各戏馆,均有女子登台,从未申禁。则居港之华人,何须多次喋喋也。”……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京剧女班戏园——美仙茶园……以后陆续又有‘霓仙’‘群仙’‘女丹桂’‘云仙’‘玉仙’等女戏园开班”,沪上女伶渐多,女班遍地。——摘编自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教化剧的主要功能,并分析教化剧着力塑造“忠臣、孝子、节妇、义士”这些形象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官方禁毁部分戏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上海出现“女伶渐多,女班遍地”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