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法治取代人治、民主代替专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公元前8世纪,希腊开始进入城邦时代。城邦的诞生不仅为法律开辟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而且也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希腊人崇尚法律观念、维护 法律权威的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就诞生在这个自由的精神世界之中。

——《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材料二 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 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

材料四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的治国理念。指出在这一治国理念下古希腊建立的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法的基本特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取得的主要权力。并回答这一做法对英国政体带来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的政体形 式。试分析在当时的中国,不能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毛泽东意在(     
A.为中国革命争取国际援助B.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
C.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D.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2022-11-11更新 | 112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2022-02-17更新 | 662次组卷 | 99卷引用:陕西岐山县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97年的7月1日香港回归,2020年的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颁布。该法将分裂国家罪,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等列入严重犯罪行为并依法判刑;同时提出维护国家安全应当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合法的言论、新闻、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等权利和自由。该法赶在香港回归纪念日前颁布说明了
A.人民普遍支持一国两制B.规定了香港自治底线
C.消除了香港分裂势力D.否定了“港人治港”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夺去大部分重要城市,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从关内骗招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胡锦涛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
(2)依据材料二,谈谈对胡锦涛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的理解。
(3)结合材料二,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2020-06-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道路打开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未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盟会纲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2020-12-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某一运动的大会上说:“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
A.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8 .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建国初期某一外交政策时说:“(它)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这一政策
A.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B.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C.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D.推动亚非会议朝着达成协议方向前进
9 . 2020年4月24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纪念我国取得某项研究50周年云展览(如图)。“某项研究”的成果应该是
A.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轨道B.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C.掌握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技术D.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10 . 辞赋家韩邦亭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某战役的胜利.作赋道:“噫吁唱!何其壮哉!运河之北,齐鲁之南。津浦在望,陇海相连。扼守彭城之门户,堪作兵家之重藩。李将军指磨,多怀奇策;孙仿鲁固守,稳若太山。挽银汉之仙浪,洗胡尘于云间。”此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2020-11-0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1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