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5-19更新 | 85次组卷 | 1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B.淮海战役,民众支援取得胜利
C.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D.渡江战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
2022-04-19更新 | 223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反映的重大事件应是
A.武昌起义B.国民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北宋南宋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据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III卷整理

材料四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据《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021-12-04更新 | 100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反映了唐朝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盛世景象
A.唐太宗B.唐玄宗C.武则天D.唐高宗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2020-08-20更新 | 96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1—2012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11-04更新 | 94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5-2016年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金元之际,“一代文宗”元好问在《雁门关外》中写F:“四海于今正一家 ,生民何处不桑麻。重关独居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冢渺龙沙。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该诗反映出
A.遭战争破坏的社会场景B.实现统一后时代的变化
C.诗歌创作水平超越前代D.知识分子对世事的不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
A.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B.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C.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D.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2019-11-22更新 | 525次组卷 | 3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