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1 . 印度早期佛教宣传出家之后就不再关心世俗之事,与家庭完全脱离关系,也不再关心国家大事,也不敬仰父母。但魏晋时期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这反映出(  )
A.印度佛教隔绝家庭亲情B.中国佛教注重行孝尽忠
C.中国佛教受本土思想文化浸润D.佛教思想传播过程中产生分歧
2022-01-19更新 | 116次组卷 | 33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北京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美国、乙是苏联、丙是中国B.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C.甲是苏联、乙是中国、丙是美国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2021-12-09更新 | 666次组卷 | 73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B.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2021-03-18更新 | 95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据如表分析,他们都
思想家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年)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1613—1682年)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王夫之(1619—1692年)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张
A.倡导“经世致用”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C.主张“工商皆本D.宣传西方民权思想
2021-03-06更新 | 472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北京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A.奴隶制度开始形成B.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C.诸侯兼并争霸不断D.生产力飞速的发展
2021-02-04更新 | 185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下》

材料三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之间有何关系?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29更新 | 256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新盈中学职业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初期,秦国虽有一定的地缘政治优势,却是华夏体系中的落后国家,当时地处中原的国家都以“戎翟”这个贬义词来称呼秦国。商鞅确定的改革方略是:首先,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战争中有立足之地;其次,只有改革落后的制度,秦国才能强大;再次,只有摧毁落后和保守的秦国宗氏制度,改革才能进行。为此,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

材料二:商鞅变法的意义重大而深远,“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及商鞅在“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个方面所推行的具体举措。
(2)据材料二,简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3)提取材料三中图一至三三幅图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2021-01-15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新盈中学职业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商鞅变法内容中确立了新型生产关系的措施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D.“为田开阡陌封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如图中的诗文最接近
A.老子的思想B.董仲舒的理论C.朱熹的主张D.王守仁的观点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大一统”内涵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的主要表现。
2021-01-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