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宋初到南宋,宰相事权强化的趋势明显。宰相的事权包括兵权、财权、司法权,出现了由分割到集中的过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集权体制逐步遭到破坏B.适应政治中心南移的形势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D.提高国家机构效能的需要
2020-12-10更新 | 417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下为“虎溪三笑”图,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相携访问在庐山修行的高僧慧远,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送客的慧远不觉间跨越其自我禁足的虎溪,三人因之相视大笑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下列各项中,与之相符的史实是
A.儒道佛出现了融合的趋势B.儒家信仰的理论得到重建
C.诗歌创作呈现出繁荣局面D.绘画体现逼真摹写的风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A.汉族人已全部被赶出中原B.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内迁民族全部被汉族同化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2019-10-10更新 | 1171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2016-11-27更新 | 743次组卷 | 44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宋)开宝五年,太祖诏……宰相.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我国丞相制度设立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

(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中央制度的名称和主要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分割相权的举措。据材料四,指出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4)据上述材料,概括我们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6 . 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左图和右图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6-11-27更新 | 1587次组卷 | 40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这种庞大的宗族共同体便构成了这一时期贵族社会最根本的社会组织。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庭形态,除了宗法贵族集体大家庭之外,另有庶民、奴隶等个体家庭,但无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尚被包含于宗法大家庭以及各类共同体(如村社)的外壳之中。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由此,秦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这种家庭具有结构简单、内部关系单纯而亲昵、人数少等特点。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前后秦的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分户政策的意义。
2021-10-16更新 | 197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唐中期以前,“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而到清乾隆年间,盐商家庭出身的进士达到了280余名,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变化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B.经济发展引发社会关系的变动
C.士贵商贱的观念已完全打破D.商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9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020-10-09更新 | 665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共进社在1922年成立时主张“提倡文化,改造社会”。1925年提出了“唤醒一般民众使之奋起”“武装民众”“以民众的武力打倒一切统治阶级”的口号。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A.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民众拥护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加深D.知识界的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