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与董仲舒的伦理思想是对他们生活时代所提出的挑战的回应。

——马国华《孔子与董仲舒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国家有两种实力,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硬实力”,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软实力”。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软实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提倡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党的领导人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做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并积极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摘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与董仲舒的“生活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并以此说明两位思想家作出的“回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3)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传统文化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3 .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官员特权受到否定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022-10-26更新 | 3301次组卷 | 288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凤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初,六部的尚书每天上午都前往尚书省,有事则开会商讨,午时会食。下午回本部处置部务。尚书省的仆、尚、丞、郎也都有机会对国家大政表示意见,或根据诏敕所确定的大计方针制定具体施政方案。由此可见,唐初尚书省
A.与中书门下形成了制衡关系B.具有一定的行政自主权
C.能够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D.有效制约了皇帝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认为,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美德,就是“仁”了。孔子还说:“恭敬就不会招致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则会取得功绩,慈惠就能够使唤人。”由此可见,孔子
A.重视将“仁”付诸实践B.迎合了当政者的需求
C.意在构建平等的社会秩序D.率先倡导社会责任意识
2021-02-06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抗日战争时期,某报纸描述重庆大轰炸后的状况:“有许多难民,即使平时不关心国事的,这一次经过敌机狂炸的教训后,他们都自发地要求做救亡工作,实践‘抗战报仇’!甚至有许多儿童要求进保育院,去受战时教育。”这表明抗日战争
A.使社会舆论充分发挥了正导向作用
B.提高了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
C.实现了救亡图存与社会改造的结合
D.有利于凝聚国人的民族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到法律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2020-12-12更新 | 120次组卷 | 29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凤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旨在说明
A.进行社会改良的重要性B.推翻君主专制的重要性
C.启迪民众心智的重要性D.政治形式变革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文化运动期间,有学者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强调对本国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对该学者思想理解准确的是
A.全盘接受西方文化B.全面肯定传统文化
C.东西融合取长补短D.彻底否定西方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
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
2020-07-12更新 | 6755次组卷 | 93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凤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