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史书记载:唐宰相369人,98族。其间裴氏五房,崔氏十房,赵郡李氏皆得宰相十七人,韦氏九房十四人。这表明,唐代(     
A.科举制度尚未全面推行B.世家大族垄断宰相职务
C.权臣拥兵自重形成割据D.门阀士族势力依然强大
2022-11-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景帝三年(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王借“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向长安开进.汉景帝诛杀晁错后,诸王不退兵,刘濞还自称东帝与朝廷分庭抗礼。这一事件(     
A.使封国制退出历史舞台B.说明削弱相权的必要性
C.迫使西汉变革地方制度D.导致地方陷入割据混战
2022-11-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公孙鞅(商鞅)所做的改革可看出,变法的意义不仅是单纯地改变法令规章,不仅是单纯地只改变上层建筑,而是彻底的改变——军事改变,政治改变,政府组织和社会结构、风俗习惯改变,甚至道德价值标准和人生观念都要改变。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商鞅新政在秦国持续了19年。19年的兢兢业业,秦国的确如同秦孝公和商鞅规划的那样,非常神奇地从西方崛起,不但击败了老对手魏国,还把疆土向东方扩展了一大步。一百多年后,秦国能在七国中秀出,成为战国的终结者,也和商鞅变法密不可分。

——摘编自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2022-11-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明清之际出现了好几部有总结性的重要的科技著作。1578年,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52卷,是对16世纪以前中国药物学和医学的总结,被译成各种外国文字。晚于《本草纲目》约半个世纪,徐光启著《农政全书》,从粮食作物到蚕桑棉麻、蔬果竹木、药用植物及农器、牧养等均有论述,而对于水利和荒政的论述,篇幅较多。地理学家徐宏祖(即徐霞客),在各处游历,经30多年,完成地理学著作《徐霞客游记》,早于欧洲人两个世纪。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于1637年定稿,是对于中国16世纪以前的农业、手工业之生产经验的总结,并注意介绍先进的生产经验。成书不久,即在日本翻刻流传,后来又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明末以后,科学技术也不断有些进步,但像上述这样大规模的著作就少见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之际科技著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之际科技著作特点形成的原因。
5 . 鲁迅曾写诗以史讽喻现实:“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诗中包括丰富的史地知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大江”是指黄河B.“六代”指宋齐梁陈和吴、东晋
C.“绮罗”是指棉织品D.“石头城”是指古都长安
2022-11-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的农业生产有重大发展。农民使用的铁制犁铧多样化,主要有尖头和圆头的两种,用以耕作不同土质的土地。安装铁锌的耧车,在北方普遍使用,提高了播种速度。河南地区耕牛不足,有人创造了人力翻土工具——踏犁,可代耕牛之功半。鄂州农民创制了插秧工具——秧马,一日可插千畦。修复了汉唐以来许多废弃的渠堰,又新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农田垦辟,耕地面积逐渐扩大。越南传入的占城稻,这时在福建普遍种植,又推广到江淮地区和淮河流域。茶的栽培遍及大半个中国,桑麻作物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

——摘编自王士立《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与水争田和与山争地,仍是明清时土地利用的主要途径。同时,人们还加紧对盐碱地,冷浸田、低产田等的改良和利用。甘薯传到中国,到18世纪前期,长江流域许多省都有栽培。至迟到16世纪中期,玉米已传入中国,马铃薯也是明清传入的新作物之一。18世纪中叶后,山东、河北、陕西关中等地较普遍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南方多熟制也发展成熟。明清时期,肥料的种类和积制方法也得到了发展,主要的肥料有厩肥(养猪、养羊积肥)、熏土、泥肥、饼肥、磷肥(骨灰和灰粉)、绿肥等,施肥的方法也有所改进,明末沈氏提出了著名的“看苗施肥”技术。

——摘编自《明清时期的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初年,受国力限制,不得不采用消极防御的政策,甚或以“和亲”和“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的办法,以谋求沿边郡县的安定。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继位,对仍不断进行骚扰的匈奴势力,进行有效地反击,团结西域各兄弟民族“断匈奴右臂”,乃成为汉朝的根本战略。经七十余年的努力和斗争,这项伟大计划终于获得成功,其标志就是匈奴贵族势力退出西域,汉朝西域都护府建立。

材料二       644年,龟兹平定,西域实现统一。唐朝对西域的统辖,承袭了汉朝的羁縻政策,在各方面又大大向前发展完善一步,进一步维护和巩固了西域各地对唐王朝的隶属关系,建立并加强了西域各族对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深厚感情。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殷晴《汉唐西域民族政策述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王朝对匈奴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对西域采用的民族政策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表
1555年葡萄牙从明政府地方官手中取得长期租用澳门权
1604年荷兰占领澎湖
1626年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
上表所列事件的出现在于(     
A.郑和航行加强了对外交往B.明朝对外政策的根本改变
C.海上倭寇走私活动的猖獗D.欧洲早期殖民活动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学者研究,《清明上河图》中到处都是商店、广告招牌。有些酒楼还设立了灯箱广告,夜晚可以点亮,有点像现在的霓虹灯广告。这些现象表明,宋代(     
A.广告意识开始出现B.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C.餐饮行业最为发达D.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10 . 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唐代瓷器,就色泽而言,可观者仅青白二色。至宋,则于青白二色外,更能为诸种耀目之红色、紫色,于是中国瓷色,五彩具备。这表明,宋代制瓷业(     
A.以五大名窑为代表B.产品大量出口海外
C.在继承中取得发展D.注重运用科技成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