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博士”一词战国时就已出现,至秦朝,“博士”指原东方六国的政治代表,秦始皇招揽各国士人,设置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从而组建了参议辅政集团。由此可知,秦朝的博士议政制度(     
A.全面继承战国时期的政治传统B.体现了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民主色彩
C.强化了对六国地区的行政控制D.适应了秦朝初年的实际政治需要
2023-08-15更新 | 537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周族的先祖曾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周建国后,夏、商二族又成为周的诸侯。商灭夏后,夏商二族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这反映了
A.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B.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
C.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朝统治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宣德二年(1427年)的会试首次实行南北卷制度。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为55%、35%和10%。这一做法
A.保证了科举制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B.有利于科举人才来源的相对平衡
C.推动了明代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D.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尚学风气形成
4 . 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自宋太祖易以文臣牧民,而后天下渐得苏息,历代因之,皆享国久长,民不思乱。”这句话着重强调宋代
A.文臣治国政策的重要性
B.地方设置通判的必然性
C.加强中央集权的局限性
D.完善三省体制的进步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湖北睡虎山地出土秦简中有当地郡守发布的告示,其内容包括法律命令就是要教导百姓,去掉淫恶的行为,清除坏的习俗,使他们能够行善。这反映了
A.秦秉承儒家的民本思想B.儒法结合巩固了秦朝统治
C.秦重视社会秩序的构建D.秦始皇希望成为人王圣主
2020-04-23更新 | 439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代中国新统一的王朝通常会编写前朝的历史,既是对前朝的“盖棺论定”。也表明对前朝正统的继承。元朝在修前朝历史时,为确定奉哪个朝代(金、辽、宋)为正朔,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元朝统治者将金、辽、宋均奉为正朔。据此推断,该举措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政治的影响
B.有利于推动元朝的政教合一
C.打破了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
D.激化了帝国内部的民族矛盾
2019-05-25更新 | 607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历史组老师们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发现: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改革B.强化皇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9 .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019-11-01更新 | 323次组卷 | 47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严酷的生存条件和战争的环境,使“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而受传统和文化影响,齐国的君主奉行“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的原则,使齐难以实现霸权统一。这说明
A.齐国仍严格遵守分封制度B.客观环境影响了文明程度
C.文化差异决定了称霸胜败D.独特国情有利于秦国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