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下列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的是
①政权更替频繁   ②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③民族交融频繁   ④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 . 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间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文化交流变成了作为落后一方的中国向作为先进一方的欧洲学习的进程。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就中国方面而言,就不简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向先进学习,而是为着寻求解决中国政治危机、救亡图存而向对手学习。随着对于救国方案探讨的深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对于欧洲文化的注意力,渐渐便转移到了探讨如何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构成进行改造上。

——摘编自林延清、丁伟志《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


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以上表述,主要肯定了商鞅变法的
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
2019-09-29更新 | 517次组卷 | 19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南北朝时期寺院经济大规模发展,寺院拥有的土地占当时全国可耕地面积的1/3,依附农民占当时总劳动力的1/7,僧尼达几百万之众。材料反映了
A.寺院经济成为社会经济支柱B.百姓为躲避剥削而进入寺院
C.民众对社会现实不满与失望D.大量寺院与政府争夺劳动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从宰相制度的演化与变迁,可以看出封建专制制度因时而动的特性。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宰相的两个皇帝分别是
A.秦始皇、明太祖B.秦始皇、唐玄宗
C.秦始皇、隋文帝D.隋文帝、唐太宗
7 . 春秋时,燕国势力进入辽河流域,东北地区的东胡族与华夏族的交往愈趋密切;齐国成为东方大国,汇东夷等族于其中;战国时,韩、赵、魏三国则与今山西、河北、河南地域范围内的白狄、赤狄等民族相交融。这可以用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加强B.民族交融的趋势得到加强
C.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逐渐形成D.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减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思想家曰:“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这主要反映了
A.孔子“仁”和“礼”的思想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2019-09-04更新 | 536次组卷 | 19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
C.动摇社会等级观念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