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种变化
A.是为丰富不断发展的文学艺术形式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普遍迅速发展
C.适应了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D.是汉字发展由繁到简趋势的产物
2 . 唐人的楷书表现出大小相等、上下齐平、用笔应规入矩的趋势,即使是比较自由浪漫的行草书,也追求纯中锋的用笔。这体现了唐人书法的特点是
A.自由B.尚法C.尚意D.摹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并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前期还规定开市和散市的时间,即午时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没前七刻击钮三百下,散市。

——摘编自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摘编自《石渠宝笈三篇》

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所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所呈现出的新特点。
4 . 下图是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出现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B.一五计划的实施C.改革开放的推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2021-07-2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82年,深圳率先开放一切生活必需品价格,第一个取消各类票证,终结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近四十年的票证制度,这反映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经济特区在改革中所起的作用D.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地位变化
2021-07-2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元朝行省最初的职能是掌管地方的钱粮、户口、屯种、漕运、刑狱等民政事务,而军政则由行枢密院掌管,元成宗即位后,罢行枢密院,颁给行省长官代表军权的虎符。从此,行省长官把军、政二权合而为一。行省职权的这种变化
A.完善了地方行政体制B.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C.弱化了中央政府权威D.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1978年到1983年,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由175元提高到288元,1984年达到320元左右,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平均每年提高7.3%,远远超过1953年到1978年的26年间平均每年增长2.2%的速度。这一变化说明
A.社会活力不断得到激发B.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缩小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启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2021-02-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57年毛泽东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十六大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完全适应了多极化国际形势变化D.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