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京政府成立之初,由于政府内部各项基础设施和各项方针政策亟待完善,仍然承袭了北京政府时期的烟酒公卖制度。政府稳定之后,在统一集中的财政方针指导下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烟酒税改革条例和实施细则,对烟酒税进行改革,主要包括卷烟统税、洋酒类税、土烟土酒定额税、印花税以及牌照税六个部分。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遭到了商人的反对,同时反对洋税税率不公始终伴随着统税施行始终。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烟酒税中除土烟土酒之外,全部归于统税之中,国民政府形成了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中心的税收制度格局。该政策实施的范围有限以及各省的具体执行情况大不相同。政府对帝国主义的依赖决定了其无法自主制定烟酒税政策,也造成了地方收入不足等问题的出现。

——摘编自齐丹《国民政府时期的烟酒税改革(1927-193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初期烟酒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初期烟酒税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鞍钢”发展大事记1916年,日本政府批准投资建立鞍山制铁所。

1918年,鞍山制铁所正式成立。

1931年,重组后改名为株式会社鞍山昭和制钢所,属满铁的子会社。

随着日本军备规模扩大,鞍钢生产规模也得到较快发展。

1943年,生产能力最高,当年生产生铁130万吨、钢84.3万吨、钢材49.5万吨。

1945年9月-11月,苏联红军将鞍钢的主要机械设备连同其他一些物资共达七万余吨拆卸运走,鞍钢整个工业生产能力下降为零。

1948年,东北解放后,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成立鞍钢公司,开始恢复生产。

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关于恢复和改建鞍钢技术援助协议书》。

1952年,鞍钢三大工程之一的无缝钢管厂动工建设。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国家集中力量建设鞍钢。

1957年,鞍钢生铁产量达336.1万吨,钢291.07万吨,钢材192.39万吨。国家投资17.59亿元,上缴利润22.4亿元。为此,鞍钢名副其实成为新中国第一大型钢铁基地,被誉为祖国的钢都。

——摘编自陈正斌主编《鞍山志·鞍钢卷》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案例。围绕这一案例,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并对其进行历史解释。(要求:角度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表达顺畅。)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统治中期,北方豪族“就耕良田,广为产业”,“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在均田制颁布的同一年,北魏宣布实行三长制。主政的冯太后认为:“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北魏政府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皆由本乡有威望者担任,其核心工作是“定户籍”。此外,其工作还包括养食孤弱者、组织公共设施建设、基层治安和移风易俗等工作。北魏“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三长制代替了过去的宗主督护制,其施行后的户数比北魏前期增加了一倍,“于是海内安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三长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三长制的积极作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顺治皇帝赐达赖“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的封号,达赖喇嘛”称号得到正式规定。雍正时期设驻藏大臣,后清政府废止藏王制。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颁布《钦定西藏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其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创造“金本巴瓶掣签”制度,由驻藏大臣亲临监视达赖、班禅及其他呼图克图“灵童”转世,再呈请中央政府批准,方为有效。财政方面驻藏大臣经管铸造西藏银币。从此,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更加紧密。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管理西藏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对西藏管理措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慈禧作为清末新政的领导者,开启了新政改革的闸门,此时,顽固派的抵制非常微弱,革新派可以放开手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1903年10月,慈禧批准了张之洞、袁世凯的会奏,以十年为期,废除科举制。废除科举制度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创举。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一千多年,历代封建王朝选拔人才都以科举考试为重要途径,可以说废除科举制度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大,它体现了清政府改革的决心。当立宪派向慈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时,也得到了慈禧的积极回应,虽然慈禧准备实行的立宪是保守的二元君主立宪政体,但是,对于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体制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摘编自杜以同等《论慈禧的改革与守旧》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新政”的积极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表3是根据学者研究梳理的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

历史时期辉煌成就奋斗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惊天动地:推进强国大业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冻结中国在美辖区的公私财产,禁止一切在美注册船只开往中国。19515月,在美国操纵下,联合国通过对中国禁运提案,对华禁运武器、弹药、战争用品、原子能

材料二   石油等重要物资1700多种。至1953年,在美国的拉拢和胁迫下,参与对华禁运的国家多达45个。中国针锋相对地对美展开经济反击战。从195011月到19515月,我国先后发出“管制清查美国财产、冻结美国公私存款命令”“关于处理美国在华财产的指示”,全面接管和没收美国在华企业和相关经济利益。美国发动的经济战使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遭遇一定困难,但无损大局,中国的反击战却使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双重打击。美国在华企业大多以自行歇业结束经营,或被迫转让给中国企业,美国经济势力由此完全退出中国。

——摘编自石源华等《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济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中经济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中经济战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朝的行省辖区广阔,地方军政财权无所不统。1376年,明太祖下令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负责本地区的行政、民政及赋役征收。与此同时,设立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别管理司法、军事。三司不相统属,各自直属朝廷,有力地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布政使司之下的地方行政机构,也由元朝的路、府(州)县三级简化为府(或直隶州)县(州)二级。明太祖同时实行分封诸王的宗藩制度。1371年,明太祖设辽都卫指挥使司,管理东北地区;派兵收复蒙古地区后,设置羁縻卫所;在西藏建立了乌斯藏行部指挥使司等机构,作为相当于省的行政区直辖于中央。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初期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初期地方行政制度改革。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著名学者郑师渠主编的《中国文化通史》(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版)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分期及各时期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汇总。


——摘编自郑师渠等《中国文化通史》


阅读上表,领会作者的编写思路与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空白时期进行补写,并说明理由。(要求:补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教是古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始于西周,注重将礼义的传授与礼仪的训练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春秋战国时期,礼教理论逐渐形成与发展;汉王朝将礼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重视礼仪规范建设,制定了礼仪规范,并通过学校进行礼仪教育;西晋时期比较重视学礼,北魏孝文帝将礼教视为治国之本;唐代以化民成俗来实施礼教,用制度规定强化礼教,完善礼的内容,且通过对孔子的褒奖、树立孔子在教育中的地位来实施礼教;宋代统治者,重视兴建孔庙和对孔子及其门人和后裔的封赐优礼,这一点在族规家训中也有充分体现;在明代的小学课程结构中,规定晚学把习礼仪、演习诸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小学教材也把《家礼》作为教本。清朝继承了之前的礼教内容和方式。

——摘编自傅琳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

材料二   建党初期,我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抓革命教育,创办工农业余学校和革命干部学校;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1928年,毛泽东指出要实行“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古田会议确立了红军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抗战时期,党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干部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19361938年间创办了一大批培养抗日革命干部为目标的干部学校。为了克服我党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错误倾向,我党第一次在党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摘编自王秀良《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礼教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开展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