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中国和美国卷入了战争,但战争还是被严格地限制在局部地区。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主要是美国和中国都不认为朝鲜的未来是真正关系到重大的民族利益的问题,因此,美国没有使用原子弹,苏联也没有出兵,战争保持在一个“小事件”的水平上,尽管战争的规模很大。到1951年年中时,很明显,整个战线已处于僵持状态。大规模的战斗逐渐停止了,停战谈判开始进行。经过两年激烈的、时常中断的谈判之后,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缔结了一个停战协定。当时,朝鲜的大部分农村已破坏,大约10%的朝鲜人已被打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中共中央成立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领导和组织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各地适时展开的“时事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有了思想上的,“主心骨”。许多地方将订立爱国公约与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结合起来。至195110月,全国共有2810个厂矿单位、223万职工参加了生产竞赛;农村有19854个生产小组向劳动模范马恒昌所在小组发起学习和挑战。运动成果显著,1951年粮食、棉花等农作物产量超过了1950年;仅北京21个较大工厂三个季度增产节约总值即达2195.7亿元(旧人民币),相当于146架喷气式战斗机的价值。鉴于志愿军作战困难和国内实际,总会呼吁发起“捐献武器运动”,到195111月,全国认缴可购买武器款项达旧币31847亿元。抗美援朝运动对社会价值观的塑造,赋予其时代内涵与意义,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则随时代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摘编自逄大明《抗美援朝运动对新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美援朝运动对新中国的积极作用。
2021-08-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代文化产生直接影响,不外三者,即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其中后两种因素自外族传入,而且是经历数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唐代对这三种文化因素的承袭,也以后两种为主,这造成唐代文化的异彩特色。至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学,从魏晋开始,即受这三种文化因素的压制,日渐衰微;直到唐代中后期,儒学开启复兴的机运。北宋时,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亦转趋单纯与收敛。南宋时,道统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强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

——摘编自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

材料二   从广义文化的视角来看,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根本上就是一种文化危机。从鸦片战争开始,“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向“坚持农业和官僚政治的中国”发起全面挑战,这一挑战包含着西方的价值观向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的挑战,由此就引起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危机,也就是传统文化的危机。出现了危机,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已不可能按照原来的轨道来进行,因为客观历史条件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文化危机是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重要契机,促进了思想启蒙。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文化与宋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出现文化危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2021-08-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