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新中国的对外援助覆盖了亚洲、非洲、拉美和南太平洋地区。1950年到1960年6月底,对外经济援助金额达到40.28亿元人民币。1971年,中国签订的各种对外援助协定总额共计74.25亿元人民币,对外援助支出比重由上一年的3.5%上升到5.1%。这反映了我国(     
A.综合国力显著提升B.融入经济全球化C.开展全方位外交D.积极改善外交关系
2024-03-12更新 | 361次组卷 | 1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期,“诸侯力政”,孟子有“定于一”的横议;荀子则呼唤“四海之内若一家”;成文于战国的《尚书·大禹谟》,托名夏禹“奄有四海,为天下君”。这说明当时(     
A.儒家主张恢复夏制B.国人渴望国家统一
C.士人伪造古籍成风D.各国纷纷推行变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变法和改革

材料   戊戌变法时期的近代科学教育与晚清政治运动有着密切关系。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兴学堂、办学会,积极宣传近代科学知识。一大批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的热血青年留学归国,他们热心变法,思想开放,积极奔走,创办了各种科学学会和民间新式学堂。针对传统书院单纯的经史内容教育,学生缺乏创新性以及缺乏科学方法训练的弊病,这些科学学会和新式学堂不但重视学校科学知识的传授,还提倡用求实的科学方法来指导科学教学。同时,维新派认为“凡技艺中有能自出新思,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为他人所不能为者,国家予以文凭,准其专利若干年,五至二三十年不等……不准他人仿效,年岁已届,始准他人如法制造”。……随着“科学”一词的广泛运用,科学教育的内涵也不断明晰并深化,它开始涉及自然科学背后及社会科学本身的客观理性精神,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并有意识地概括科学的内涵。

——摘编自郭海洋《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维新派宣传科学教育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新派宣传科学教育的影响。
4 . 自1935年起,以《毛泽东一中国穷苦大众的领导者》(首载于《共产国际》杂志)、《个人历史》(美国记者纽约出版)为源头,海外研究和介绍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现象日益增多。这反映
A.为共产国际对中共抗战的认可B.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的支持
C.中国革命在世界的影响加深D.中共积极外交宣传成效明显
5 . 宋代一些商人往往通过购藏图书、构筑馆阁等方式积极向士阶层靠拢。另一些士人阶层逐渐抛却“安贫乐素”“口不言利”的传统信条,纷纷加入商人的行列。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A.士农工商界限渐趋模糊B.社会传统信仰改变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动摇D.士商阶层相互渗透
6 . 元人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右图是他的作品《闲居赋》(局部),下列对该作品介绍最准确的是(   
A.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B.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C.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
7 . 有学者曾大力提倡八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日,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据此,该内容出自(     
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C.《文学改良刍议》D.《狂人日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
A.《硕鼠》        B.《小雅》        C.《诗经》        D.《关雎》
9 . 殷墟出土的一片胛(jia琵琶骨)骨,上面刻有两个月的干支和“月一正日食麦"等文句。由此可以推知,商代
A.我国最早的文字出现B.胛骨是唯一文字载体
C.农业文明有一定发展D.历法成就领先于世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1年10月18日,驻汉口各国领事发布会衔布告称“现值中国政府与中国民军互起战争,查国际公法,无论何国政府与其国民开衅,该国国内法管辖之事其驻在该国之外国人无干涉权,并应严守中立。据此,本领事等自严守中立。”这一政策的实质在于
A.挽救清政府的统治B.进一步孤立革命势力
C.维护在华既得利益D.公开干涉和镇压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