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前往内地传救:同时,列强政府为加紧侵略大量任用熟悉中国情况的传教士。西方商人为利用传教士刺探经济情报,也对其进行资助。以丁韪良为代表的一部分传教士企图靠影响中国上层来传播基督教。1872年,英国和美国传教士在北京创办了华北地区第一个外国报刊《中西闻见录》。该报从创刊至18758月停刊,共36期,主要用于免费赠送给北京的政府官员。其内容主要与近代科技相关,同时也有大量的国际国内新闻报道。该报虽然发行时间短,发行量也不大,但流传范围很广,影响颇为可观。

材料二   在《中西闻见录》的49篇有关中国的报道中,中国被刻画成一个“病者”形象,而这个“病者”也是一个彻底分裂的“两面派”:一方面,中国是一个贫穷,迁腐、不擅创新、连守旧制的落后者: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的一小部分人已经开始承认这个国家处在病态当中的事实,并着手寻医问道,为了让国家摆脱落后挨打的现状而不断地奔波着、努力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朱世培《《中西闻见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闻见录》创办的背景,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小部分人“寻医问道”代表的历史事件,并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描述了王羲之与谢安等官员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饮酒做诗的情景。该作品(       
A.印证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反映了士族专权的政治特点
C.兼具了艺术与史料价值D.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
4 . 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成为宰相,唐中宗时,居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
A.瓦解了三省制度B.强化了君主专制
C.提高了行政效率D.有利于科学决策
2022-06-25更新 | 226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的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A.驼载胡人舞乐俑B.兵马俑
C.青铜纵目面具D.孩儿枕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

材料一   隋朝时,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之上,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翻阅书籍,看到如下描述:

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唐)杜佑《通典》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运河的历史价值。

材料二   某同学从书中摘录了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并制作了如下书摘:

书摘一: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汴河铭》

书摘二: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国利民的工程,但因劳役过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项虐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于以后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上册)


(2)材料二中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对我们认识史事有何借鉴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根据时代需求,以先秦孔、孟、荀儒家的思想为主导,吸纳了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墨家诸家的思想,以性善情恶的人性论为基础,大力推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价值观教化,形成了适应当时国情民性的新型价值系统。汉宣帝自称的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既是刘汉王朝的内心直白,也是对董仲舒构建礼法合用治国模式的肯定。

——摘编自李宗桂《董仲舒思想历史作用之我见》

材料二  佛道理论的精细化充分暴露了儒学的内在弱点。如何完善自身以及重回学术的至高地位,这成为儒学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使命。朱熹认为“释、老之书极有高妙者,句句与自家个同”,而现存的礼书对古礼删削颇为有限,难以通行至民间。有感于此,朱熹便以司马光的《书仪》为底本,复加删削,成《朱子家礼》一书。

——摘编自楼含松《中国历代家训集成》

材料三  顾炎武作为先锋性的代表人物反对“空谈之学”,力倡以“修已治人之实学”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言”,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顾炎武主张人的内在本质即为“人道”,“人各有私”,“有私常情”。在顾炎武看来,“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

——摘编自许苏明《顾炎武评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董仲舒儒学相比,朱熹理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8 .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富民”主张,如唐甄认为“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颜元提出“富天下,强天不,安天下”。这些主张
A.使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B.突破了宋明理学的义利观
C.为民本思想注入时代价值D.削弱了工商阶层的影响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

“时代是思想之母”,即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为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空间。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任何伟大思想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时代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71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思想文化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与时代”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10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墨子宣扬“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这些主张的着强点都在于
A.增强诸侯国实力B.君主权力C.社会秩序D.个人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