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 道试题
1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02次组卷 | 27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唐代文献中涉及水车的记载寥寥,而北宋时水车的使用已甚广泛,南宋以来如图所示水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并逐渐推广普及。这主要反映了(     
A.两宋以来社会稳定B.南方耕地进一步开发
C.传统犁耕受到冲击D.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2024-03-1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B.增加国家税收C.实现民族交融D.削弱王国势力
2024-01-25更新 | 105次组卷 | 56卷引用:福建省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闽侯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学考方向)
4 . 据史料记载,明朝初期修建的长城极为简陋。1568年起,大规模精心修筑长城的是一代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在其职业生涯上最辉煌的成就是(     
A.巩固北方边防B.七下西洋的壮举
C.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D.重创在沿海为患多年的倭寇
2024-01-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表是《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中有关诏令的记载,它反映出北魏时期(     
延兴二年七月因水旱之灾蠲免百姓田租并开仓赈恤
延兴三年正月官吏不得使百姓耽搁时令
延兴五年六月禁止宰杀牛马
太和四年四月狱官当从速定案,以遣送百姓返劳作乡
A.自然灾害频繁B.吏治腐败扰民
C.政府重视农耕D.全面推行汉化
2024-01-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康叔被封于殷故地卫,周公要求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唐叔被封于夏之故地,则被要求“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反映出(     
A.周朝兼并了夏商的领地B.夏商治理经验符合周朝国情
C.周公鼓励诸侯灵活治国D.周朝实现了与各地民族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贾谊《过秦论》记载,秦始皇诏令:“收天下之兵(器)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他旨在(       
A.强化秦朝军队实力B.加强首都周边防卫
C.广泛实行残暴统治D.遏制各地反抗势力
2023-12-2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魏晋以来,民间多以谷物、布帛易物。《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北魏孝文帝铸太和五铢,诏“京师及诸州镇皆同行之”,结果仅得以流通于京师一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币制混乱激化社会矛盾B.租税制度影响金属货币流通
C.各区域间经济联系断绝D.分裂战乱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夏代历法《夏小正》中有记载:正月时有俊风,农纬厥耒(整理农具),囿有见韭;三月越有小旱,始蚕,祈麦实;四月囿见有杏;五月种黍。这说明夏代历法(     
A.体系发展已成熟B.与农业生产结合紧密
C.催生了农时观念D.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
2023-12-18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材料二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