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立了博士官职。这些博士缺乏传世文献记载,大多默默无闻,今尚知名的只有17人,他们大多是一些儒生,如李克及其学生伏胜、淳于越、鲍白令之、桂贞、茅焦、叔孙通等人。其职掌有三:一曰通古今;二曰辩然否;三曰典教职。他们受法家压制,进行理论探讨而不参与政治决策,政治影响甚微。

——摘编自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及汉武帝时,开设学校,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射策设科,劝以官禄,传业者故益众矣。其后太学生徒,动至万数,郡国黉(学校)舍,悉皆充满。故自两汉登贤,咸资经术。

——摘编自《南史·儒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秦朝博士地位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的影响。
2023-12-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旧唐书·杨炎传》记载:“天下兵起,始以兵役……徵(征)求运输,百役并作,人户凋耗,版图空虚。"这反映了当时(     
A.赋役制度亟须调整B.户籍制度管理严格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募兵制度难以为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已知的“中国”一词的最早的文献记载

“何尊”底铸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译文:周武王攻克了大国商的王都以后,就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报告上天;“我已经据有中国,自己统治了这些百姓。”)

何尊及铭文中的“中国”


注:何尊,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成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建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
《尚书》: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
(译文:皇天将中国(天子所在的都城及附近地区)的土地与人民交给周武王治理。)


注:《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为孔子编订的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材料二   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春秋左传正义》

材料三   到了夏商周三代,黄河流域的居民不断吸收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民族。相传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与当地的民族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吴文化,先秦时期,吴和越开发了东南地区;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楚地的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相交融,共同开发了长江中游地区。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何尊”和《尚书》的史料类型,并说明两则史料在研究“中国”一词来源问题上的价值。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中国”与“华夏”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比较。
2023-12-1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推测,古代文献所记载煮盐工艺“淋煎法”,可能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那时鲁北沿海已经在用草木灰铺就的摊场来泼洒卤水并刮取生成的盐土,并用周壁抹泥防渗的淋卤坑来过滤盐土获得符合煎煮要求的高浓度卤水。这反映出古代中国(     
A.煮盐工艺流程的进步性B.民营手工业的发达
C.商业贸易往来繁荣发达D.生产分工的精细化
2023-12-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晋书》记载,当时某一著作提出的“制图六体”包含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等六条法则。这是古代最系统、最完整的地图学理论体系,在地图史上具有首创意义。该著作是(     
A.《禹贡地域图》B.《梦溪笔谈》
C.《徐霞客游记》D.《坤舆万国全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资治通鉴》记载:西汉初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务,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阻断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
B.匈奴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
C.经济交流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D.汉朝和匈奴之间以和平交往为主
2016-11-27更新 | 782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