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关于两税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均田制被破坏后,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为增加财政收入而改行两税法
B.两税法实行后,唐政府收入增加,但农民所受剥削仍然很重
C.以土地和财产多少为收税标准,分夏、秋两季征收,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D.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完成了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
2023-11-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野丰……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江南……自元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东晋)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如(即安定)也。

——摘编自《宋书》

材料二   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

——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并指出此时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
(2)阅读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中采取了哪些政策方式?这些民族政策具有哪些特点?
2023-11-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宋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是(     
A.推行三公九卿制B.实行二府三司制C.确立三省六部制D.设立中外朝制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赢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行政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三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选官制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并指出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期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的各自职能,并分析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上面三幅图所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
2023-11-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汉武帝时设置的司隶校尉,是代表皇帝从事监察百姓与官员的特殊机关。其主要职责为治理巫蛊之狱,捕奸猾之徒,在巫蛊之祸平息以后,司隶校尉专职监察百姓。在汉成帝之后,司隶校尉的职权进一步扩大到可以监察三公。据此可知,司隶校尉的设置(     
A.适应了专制集权强化的要求B.保障了政府吏治的清明
C.有效地冲击了封建迷信活动D.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
6 .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士的竹简,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其中有关于官营手工业管理的《工律》、工阮劳动定额的《工人程》、工匠劳动调度的《均工律》、考核工匠的《佚名律》,“工有不当,必行其罪,必究其情”。这些法律法规(     
A.反映了秦的暴政延伸到手工业部门B.提高了工匠们生产活动的积极性
C.表明秦创立了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D.规范了生产经营活动和组织管理
2023-10-20更新 | 1599次组卷 | 19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A.皇帝幼龄即位B.宦官外戚专权C.黄巾军大起义D.地方军阀割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历史学习小组将“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玄奘西行”、“开元盛世”作为一个课外活动课的内容,最符合这一活动内容的主题是 (     
A.隋唐的制度创新B.隋唐开明民族政策
C.隋唐的繁荣开放D.中华文化传播域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隋唐科举取士兴起,成为寒门士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但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指定一个自己的儿子通过荫庇获得入仕资格,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仙李白,才华横溢,一生却从未参加过科举,而是通过“干谒”(为谋求禄位而请见当权的人)的方法,在别人推荐下,被征召到长安,成为文学侍从之臣。由此可知(     
A.科举尚未形成风气B.唐朝选官制度多元
C.八股文非李白强项D.荐举仍是入仕主流
10 . 黄宗羲认为:如果大臣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服务于君主,而置“斯民之水火”于不顾,这样的人“即使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由此可见,黄宗羲(     
A.主张限制君主的权力B.首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批判了封建伦理纲常D.根本上否定了君臣关系合法性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