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市场已到了“无货不美,有美皆备”的地步。据统计,上海、天津各大公司的美货已分别占到全部货物的50%以上。下列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B.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D.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2 . 明代正德年间《姑苏志》中记载当地“农既专力,其用心自精,占测气候,详密多验。”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农业生产注重了精耕细作B.理学观念渗透到生产实践
C.农学发展有一定神秘色彩D.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
2023-05-2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接收日伪经营的工矿企业多达2000多家,并成立国有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接收了原日本在上海、天津、青岛和东北的30多家纺织工厂。这主要反映了此时期(     
A.民族独立的实现B.统制经济的开始
C.民族工业的机遇D.官僚资本的扩张
2023-05-25更新 | 322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球的面积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衍惶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

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出一条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是通过什么事件得以自救的?同时期中国的地主阶级又是如何自救于民族危机中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要求写出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8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军事工作大纲》,提出:“为保障暴动的胜利与扩大暴动,建立红军已为目前的要务,不一定要等到一省或一国暴动成功,只要能建立一割据区域,便应当开始建立红军的工作。”这表明当时(     
A.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卓有成效B.中国共产党完成工作重心转移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已经形成D.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军队的重要性
2023-05-23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三)历史(B卷)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入宋之后,随着门阀世族的瓦解,部曲与贱户都成为了自由民。佃户与地主不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只是结成经济上的租佃关系。奴婢与主家也不是人身依附关系,而是经济上的雇佣关系。此现象表明,宋代(     
A.城乡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政府逐渐放松社会控制D.民间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7 . 20世纪30年代,福建龙岩县的一位陈姓老婆婆拿到政府颁发的“耕田证书”,拿到证书后婆婆喜不自禁,跑到自己的田里大唱山歌:“阿婆苦了几十年,军队来后分了田;田契换上耕田证,土地还家喜连连。香糯酿酒美又甜,酒甜难比有了田;酒甜只能甜一时,有田就能甜年年。”耕田证书和相关歌谣在当地流行(       
A.表达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必胜的信念
B.歌颂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成就
C.彰显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改革赢得民心
D.记载了国统区缓和阶级矛盾的成效
8 .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政权面临着统治危机,表现有(     
①国民政府财政经济陷于崩溃边缘 ②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③国统区的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④北平学生发起“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申报》报道了很多清政府赈灾的情况,并及时刊登有关救灾的大量上谕。然而,九十年代以后,《申报》上有关清政府的报道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对地方督抚的报道越来越多。这表明(     
A.民主革命不断发展B.清政府分崩离析
C.中央集权渐趋衰落D.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10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社会大动荡、政治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民族大融合,其根本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B.争霸战争的影响
C.变法运动的兴起D.国家统一的趋势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