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下表为考古发掘出的部分唐朝文物统计表。表中信息可印证,唐朝(       )
出土地点出土文物
马来西亚的彭亨唐代四耳瓷尊
印度尼西亚唐三彩
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晚唐时期长沙窑瓷
A.国内商品经济繁荣B.海外贸易得到发展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制瓷技术领先世界
2023-11-09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盛世大唐-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年至2015年,我国对“丹东一号”进行了考古调查。2015114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项目专家论证会,经过对出水文物的考察和各领域专家的质询、讨论,判定“丹东一号”沉船应为致远舰,沉舰身份得到确认。


1清代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1897年)
清代姚锡光在甲午战后根据当时被日军占领城市绅民的口述整理成《东方兵事纪略》,详细记载了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的沉没过程。(此书多参考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

2一截主炮管残片
一截主炮管残片,2014年出水。通过该残片对主炮进行复原,发现与“致远舰”配备的装备一致

3印有“致远”铭文的餐盘
“致远”专属白瓷餐盘,2015年出水。盘心印有篆书“致远”二字,上下排列,外圈为字母,上半圈为“CHIH YüAN”(“致远”的威妥玛拼音),下半圈为英文“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共同组合成一个圆形徽标。宽口沿处再绘一圈锦纹,并有描金(受海水侵蚀只存印痕)

材料二   关于“致远舰”沉没情形的描述在各方资料交出现了不同的记载:

2300吨的护卫巡洋舰‘致远’号,被日舰32厘米加农炮的榴弹击中吃水线,炮弹从舰体的一侧打穿到另一侧,军舰立即沉没海中。”

——北洋水师总教习兼副提督汉纳根的书信

战既酣,致远弹将罄,世昌誓死敌。将士知大势败,阵稍乱,世昌大呼曰: “今日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众乃定。世昌遂鼓轮怒驶,欲猛触吉野与同尽,中其鱼雷,锅船裂沉。

——赵尔巽主编《清史稿》(1914年根据清廷档案、私家著述和文化典籍开始编订)

下午3时左右,战斗更加激烈。 “致远”遭到日军重炮轰击,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登上驾驶台,两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过去。敌人发现“致远”向“吉野”冲来,立刻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致远”的甲板起火了,但仍继续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冲向“吉野”。……就在“致远”将要撞上敌舰的时候,不幸被一颗鱼雷击中,顿时全舰爆炸起火,不久就沉没了。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爱国将领邓世昌》2015版(受赵尔巽《清史稿》记载影响)

此次调查,也对致远舰的破损情况有了较准确的掌握,整体保存一般,钢板、锅炉零件因爆炸而抛离原来位置,火烧情况严重。

考古发现外壳板保存完好……近艏部处发现保存完好的鱼雷引信、一些完好的弹药,均说明并未发生被鱼雷直接击沉或鱼雷舱中炮发生殉爆。

致远舰……处于北洋舰队左翼最外围的位置,也是最容易成为日军集火攻击的对象……中炮进水后……一直坚持在战场上(考古揭示出大面积的火烧痕迹)。

——《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2023年)


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图2、图3对于考证“丹东一号”沉船是否为“致远舰”的史料价值。
2024-03-3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7 史料价值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3 . 2023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位列其中。该遗址2号墓地出土的金覆面长18.3厘米,宽14.5厘米,重40克,含金量达88%(见左下图)。其实之前三星堆遗址5号坑也出土了一件金面具,宽度约23 厘米,高度约 28 厘米,可以独自立起(见右下图)。由此可知(     

A.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B.两地文明可能有某些联系
C.三星堆文明早于商城文明D.巴蜀文明来源自中原文明
2024-03-14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代出土一文物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舞马是造择西域良马经过特殊训练后,让马在音乐节奏下进行的一种表演。唐中宗时期,舞马已经出现在宫廷宴会中,且规模十分庞大。这一时期舞马的发展反映了(     
A.政治奢靡的景象B.民族交融的加强
C.军事战争的扩大D.礼乐制度的完善
2024-04-17更新 | 264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5 . 1965年10月24日,河北省易县武阳台大队社员在村西耕地时发现铁剑、铁戟各一件,刀币数枚,于是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出土大量铁器,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铲、镰等,且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据此可知当时(     
A.铁农具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C.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D.河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
2022-08-10更新 | 2369次组卷 | 24卷引用:组卷网·期末复习-选必二 第二单元-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6 . 下图是考古人员在尼雅遗址(在今新疆和田地区,汉代时是西域精绝国所在地)中发现的西汉时期四川地区所产的织锦,上面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篆体汉字,还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祥瑞纹样。这件文物可以证明(     

A.西域地区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B.汉朝对西域地区进行行政管理
C.西域与内地存在经济文化交流D.汉朝与西方建立直接经济联系
2024-03-25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清末国人对文物流失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传播西方文物观念,在各地成立文物保护场所,制定法律规章以禁止民众私售外人。但20世纪20年代后,国人开始极力反对外人的一切掠夺行为,包括外人在国内的非法考古以及贩卖文物等行为。这一变化反映出(       
A.文物主权意识的觉醒
B.考古技术的突飞猛进
C.文物保护措施的完善
D.传统文化地位的提升
2023-11-20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5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变迁讲义(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史记》载,“(前705年)山戎越燕而伐齐”;《春秋》载,“(前664年)齐人伐山戎”。据现有研究成果,分布于燕北辽西一带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即为山戎遗存。目前,在天津、北京及河北唐山等地均有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青铜器出土,很多青铜是仿照中原青铜礼器而铸造的。据材料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区域文化交融根源于民族征伐B.山戎长期直接统治京津冀地区
C.考古发现比文献记载更加可信D.华夷一体的文化格局初显雏形
2024-04-18更新 | 25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下·全国·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姜寨聚落遗址由五个大家族组成一个氏族公社——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B.山西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建筑及各种礼器——有学者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C.河姆渡遗址出土猪纹陶钵——河姆渡人在世界上最早饲养猪
D.殷墟遗址出土大量刻有文字的龟甲——证实了文献中关于西周的部分历史记载
2024-04-0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训练专项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0 . 传统观点认为,西周时期的秦人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者在甘肃省甘谷县毛家坪村发现了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在其居住遗址中发现有灰坑、残房基地面等;出土陶器形态与西周陶器形态基本相似,有、盆、豆、罐等。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民族融合进程加快
B.农业文明影响扩大
C.区域文明进程趋同
D.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2024-03-22更新 | 0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