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2 道试题
1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察冀边区出现前线剧社、吕梁剧社、黄河剧社、太行山剧社、抗敌剧社、儿童演出队等剧社,它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小分队巡演与较大规模演出活动相结合,广泛进行宣传演出活动,根据地的文艺运动普遍开展起来。材料所述做法旨在(     
A.扩大国民革命统一战线B.坚持井冈山革命道路
C.满足基层社会娱乐需求D.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84月提议筹办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在开幕之前,在上海开展为期一周的国货运动大会,激发全社会重视国货、爱用国货、制造国货的热情;政府还颁布了《中国国货暂定标准》,成立国货调查委员会。政府还编印了《中华国货展览会纪念特刊》,还制定了会旗会徽,谱写了会歌,开幕之后,每天出版《国货日报》,在会场免费发放。经过半年多的准备,中华国货展览会于1928111日在上海南市正式开幕。展品对象仅限于国货,共分食用原料、制造原料、饮食工业品等14类。大会共征集到了全国22个省、4个特别市的共13271件展品。最多的是上海,有3798件,上海、江苏、广东、天津4个省市占了全部展品的一半以上。全场展品中,50%是原料品,40%是手工业品,机制与半机制品仅占10%。开幕之日,盛况空前,中外来宾1万多人,观者5万余,蒋介石亲莅会场举行了升旗礼。

——摘编自洪振强《1928年中华国货展览会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国货展览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举办中华国货展览会的意义。
3 . 春秋之前,史官负责对文字材料的归档及档案利用,具有封闭性。春秋晚期以后,封闭的史官制度开始动摇,士阶层迅速崛起,这些饱学之士利用档案典籍编写教材、著书立说、建立私学,使档案典籍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材料所述变化(     
A.重塑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B.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铲除了周王朝统治的根基D.形成了尊崇儒学的社会氛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为1480-1602年明代财政支出统计表。据此推知(     
年份皇室消费
(占比)
俸禄支出
(占比)
军费支出
(占比)
赈济支出
(占比)
赈灾数额
(万两)
148023.37%26.25%49.15%1.23%7.67
155234.86%24.06%40.59%0.50%6.1
160252.89%14.18%32.44%0.48%13.8
A.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B.皇权政治弊端日趋严重
C.军费支出数额逐步下降D.张居正改革的成果显著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不懈努力,清廷完成了天山南北的统一大业,社会步入了和平建设阶段。与此同时,深受沙俄压迫的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众渴望重归故土。首领渥巴锡组成领导集体,精心策划,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正月出发东行,近17万人的队伍走过冬春夏三季,以牺牲过半人口的代价,在当年到达祖国西北边陲的伊犁河畔。获知消息后,乾隆皇帝当即决定让渥巴锡等人前往避暑山庄朝觐。经过妥善安排,渥巴锡等58人启程朝觐,途经乌鲁木齐、哈密、大同、张家口等地,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的热情款待。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后,乾隆皇帝立即召见,他直接用蒙古语同渥巴锡等人交谈,并带着渥巴锡一行到新落成的佛教寺庙拈香。此次朝觐最重要的活动是封赏渥巴锡等人,册封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等爵位。封爵的成功,使以后清廷管理土尔扈特部众得到了有力支撑,也免除了土尔扈特人的内部消耗,为其社会的安定提供了保障。为纪念此事,乾隆帝谕令竖起两块巨大的石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铭刻他亲自撰写的《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摘编自郭美兰《东归土尔扈特首领赴避暑山庄朝觐凸显非凡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尔扈特部得以回归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尔扈特首领赴避暑山庄朝觐的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几乎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的。迁徙的过程中,既有江北人士持续移居江南,也有统治阶级为了调整边疆人口分布,免遭敌对政权掳掠,将人口往内地或军事重镇的迁移,还有将南方少数民族粗暴地驱赶下山以补充兵员、营户和奴婢的行为。此外,一些民众根据自身需要而非受强制性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自行流动也已经出现。

——摘编自郭林生《南北朝和隋朝人口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湖北的荆襄、郧阳地区,陕西的巴山老林地区都聚集着许多开发性的经济移民,他们从事开矿、种靛等生产活动,都把对财富的追求放在首位。当时,有的商人甚至走出境外,以至于缅甸江头城出现“闽、广、江、蜀居货游艺者数万”的现象。清代前期,广东人口则以潮、惠、嘉为中心,向东流向台湾,向南流向高、雷、廉、海南及东南亚等地,向西流向广西、四川、云南,向北流向江西、湖南、湖北及陕西等地。

——摘编自季松《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晚清时期,出洋华工群体以福建、广东地区的为多,流入地区遍布世界各地,尤以东南亚、南美地区为大宗。19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旧金山一带发现金矿,加之受已在海外发财致富的华人影响,急需大量劳动力的美国也被华人认为是淘金之所。在贩卖华工所带来的可观利润刺激下,英国等殖民主义者纷纷进行惨无人道的苦力贸易,以至于在华工出洋合法化前,已有大量华人被西方人口贩子拐卖出洋。

——摘编自赵薇《晚清华工出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南朝与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华工群体出现的原因及其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南朝、明清、晚清等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进行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743年,陕郡太守韦坚开凿广运潭,沟通关中诸渠,以通山东租赋。建成之后,他准备了二三百艘船,分别标示各郡之名,陈列本郡土特产,如广陵郡(今江苏扬州)的锦、海味;南海郡(今广东广州)的真珠、象牙;豫章郡(今江西南昌)的瓷器、酒器、茶具等,这支庞大的船队接受了唐玄宗的检阅。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专业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C.区域经济交流初具规模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甲午战争前,郑观应提出,君民共主之国“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扦格,难臻富强”。这一主张(     
A.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束缚B.深受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
C.反映出革命思潮成为主流D.意在唤醒国人的救亡意识
9 . 下表为近代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言论。他们意在(     
西人得其海道, 视为利薮, 而意大利亚、佛兰西、西班雅、荷兰、英吉利人岁载货易其金钱,既而乘其饥馑,先后各以兵分其地梁廷枏《兰仑偶说》(1845年成书)
(非洲) 东六部, 则布路亚国(葡萄牙)服之; 北四部……则佛兰西(法兰西)服之; 西二十四部, 则布路亚、荷兰、英吉利、佛兰西各   国分踞之魏源《海国图志》(1842-1852年刊发)
印度全土,归英辖者十之七; 红夷东驶之舶, 遇岸争岸,遇洲据洲,立城埠, 设兵防, 凡南洋之要津,已尽为西洋之都会。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出版)
A.呼吁民众“开眼看世界”B.揭露列强瓜分殖民地的野心
C.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D.唤醒国人对殖民入侵的警觉
2024-05-20更新 | 27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面是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作品:到农村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宣传画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观察上面一幅宣传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