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魏源在修《海国图志》时将各国分册页制图,   “每图一国, 山水城邑, 钩勒位置,开方里差,距极度数,不爽毫发。于是从古不通中国之地,披其山川,如阅《一统志》之图……自西北而东南,将中外一家欤”。这表明魏源(     
A.主张唤醒国人救亡意识B.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C.掌握了系统的地理知识D.突破了传统的天下观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材料一:

甲:


乙:中国的全部土地,只有极少数例外,主要是种植人吃的粮食,所有耕地从不休耕。法庭上金钱万能,钱多的人总是有理。尽管宫廷内气氛平静,一片祥和,但不能掩盖全国远非安宁融合的形势。无论乾隆本人,还是他身边的人,对新的科学仪器都没有好奇心,任何进步在那里都无法实现。

——摘编自马戛尔尼《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

材料二:观点一钦惟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

——徐扬《盛世滋生图》题跋

观点二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英国泰晤士河两岸相提并论,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矛盾吗?请结合材料一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57年.司马昭在向蜀汉发动军事进攻之前,把绘制地图的任务交给了裴秀。后来他经过留心观察和总结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绘制出了《禹贡地域图》并提出了制如图理论“制如图体”。据此可知(     
A.魏晋时期科技成果领先B.科技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C.国家需求推动科技发展D.制如图学最终服务于战争
4 . 图1、图2分别为某研究者根据中国版本图书馆的样例数据进行统计的1949-1966年、1977—1991年两个历史时期传记书目题材、人物类别占比图。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社会价值观念的统一B.文化娱乐市场的需求
C.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D.教育改革与科技发展
2024-03-19更新 | 221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战国形势图                                                       图2秦朝形势图
(1)指出图1、图2长城空间分布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依据对比两幅地图,并结合所学,指出秦统一带来的具体变化有哪些?
2023-11-04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冲突交融,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边疆各族形势图

材料二   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没有中断过。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   清王朝在民族地区分别设置管理机构,在中央专门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机构体系。清王朝在东北、西北、西部、西南等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了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统治者并未局限于对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并分析其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辽朝“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的表现。并根据材料二概括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民族管理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王朝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及自雍正起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的民族管理政策。
2023-11-12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5
8 .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艰辛的探索史和抗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场久远的战争,中国耻辱的近代史序幕,就在一阵一阵枪炮声和呐喊声中拉开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着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获得的特权,带着资本主义的“各类成果”来到了中国,在通过口岸及所侵略的地区,从多个方面都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结合所学,写出“两场久远的战争”的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场久远的战争”“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的表现。
(2)材料二是某班学生绘制的“近代前期中国各阶层的探索”思维导图,其存在着明显不足,忽略了某些阶级或阶层的努力。请结合所学,仿照思维导图,增加两个重大事件,并且说明增加的理由。(要求:层次清楚,说明部分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9 . 2024年7月18至21日,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将在南京举行,为迎接论坛的举行,某中学准备在校园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网页。请你阅读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     
A.图1:《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图2:《南京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图3:中华民国的建立,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图4: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2024-02-0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调琴啜茗图》中的贵妇人眉毛弯弯,肌肉丰满,形态艳丽多样。宋《撵茶图》画中则突出对场景的描绘,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画面。这一风格变化反映了(       

《调琴啜茗图》(局部)                    《撵茶图》(局部)

A.商品经济持续繁荣B.审美观念根本改变
C.儒家思想深入发展D.制茶技术水平提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