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日记,书信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记、书信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4-03-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国古代小说即使虚构,也要写上真实的年代、真实的地点,甚至真实的人名。故事是虚构的,故事发生的空间与时间却是真实的;人物是虚构的,人物的名字却是真实的。中国小说的书名常冠以记、传、志之类的字样,如《石头记《水浒传》《东周列国志》等,记、传、志本身就是史书体例的称谓。由此推知,古代小说(     
A.与历史著作具有同等史料价值B.能够准确记述历史人物的事迹
C.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运用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2023-06-01更新 | 1055次组卷 | 1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D.民族交流交融
2024-03-01更新 | 570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史料记载,清朝某一时期直隶、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山西等20多个地区已经种植玉米。这一时期最早可能出现在(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乾隆时期D.道光时期
5 . 《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在出土的睡虎地秦简《徭律》中规定,如遇水雨,则免除征发。二者说法的差异说明(     
A.史料年代越久远可信度越高B.文字史料有主观性故不可信
C.历史研究需要多种史料互证D.历史真相都能从考古中还原
2024-02-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史料类型的划分有多种标准,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图像史料等,按其来源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宜侯矢簋宜侯矢()簋(guǐ),于1954年在江苏镇江出土,是西周早期青铜器,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赏赐他鬯(chàng)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

材料二


里耶秦简里耶秦简是指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秦代简牍。其中有简牍记载“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并予以执行……”


(1)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
(2)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并简述其作用。
2024-02-0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未出席巴黎和会对德和约的签字仪式。有学者对北洋政府和中国代表团的态度进行研究。以下理解合理的是(     
相关史料24日,未署年月北洋政府曾发给代表团训令签约的电报。
6月8日《晨报》刊载上文电报并注明,“上月廿四(24)日国务院发出电报”。
6月26日北洋政府电令中国代表称,如不能保留山东,即拒绝签字。
学者推断考虑到当时的技术条件,当时向巴黎发电需数日才能送到,26日发电为时已晚。北洋政府在最后时刻做出这一决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A.北洋政府坚决拒签和约B.《晨报》支持五四运动
C.拒签促使学生运动爆发D.北洋政府推卸签约责任
2024-01-29更新 | 118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贵州)- 2024年1月“九省联考”
8 . 历史研究需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基本原则。下列各项史料与结论对应正确是(       

史料

结论

A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秦朝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B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唐代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C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宋代门第观念强化

D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明朝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A.AB.BC.CD.D
2024-01-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回望历史发展,粮食革命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水稻(占城稻)被广泛引进之后,适合种植的江南地区终于确立了经济中心的地位,“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宋代人口出现急速增长的趋势,开国初年,全国人口约5000万人,到200年后的公元1200年已经超过1亿,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亿级人口的庞大帝国。发生在10世纪的这场“粮食革命”,对中国历史演进的意义非同小可。从此之后,统治者失去了对外进行土地和人口掠夺的“刚性需求”,与汉唐相比,宋人的“血性”明显不足,“弱宋”之论由此而生。这一特征投射在社会制度上,就是国家的成长路径不由自主地趋于内生化,“稳定”的意义第一次决定性地大于“扩张”,其后的制度变革均以此为思考起点。

——选编自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材料二       

史料   内容史料   来源
“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荞麦为最,稻获次之。”道光年间
陕西《留坝厅志》
“于潜、临安、余杭三县,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光绪《孝丰县志》
卷三《水利志》
“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清)严如熤
陕鄂川《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
“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同治十三年(1874
《湖州府志》
番薯“扑地传生,一茎蔓延至数十百茎,节节生根,一亩种数十石,胜于种谷二十倍”。(明)王象晋
《群芳谱》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清道光二十一年)袁景辉
《建始县志》


(1)阅读材料一,概括10世纪的这场“粮食革命”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从军事角度列举北宋时期追求“稳定”的措施。
(2)外来粮食物种的传入引发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粮食革命”。请充分提炼材料二提供的史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05-19更新 | 36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主观题

10 . 史料一 中国军民……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史料二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摘编自冯友兰撰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探究]
(1)概括分析史料一中王建朗的主要观点。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中国方面说明取得“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的原因。
2023-09-15更新 | 3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