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料一   蔗糖在汉代称“石蜜”,中国古代的“西极石蜜”和“西国石蜜”以至世界各国“蔗糖”(sugarsucrose)一词中都包含“sacca”字根,来自梵文sakara。梵文sakara又有“石”的含义。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国”“西极”正是梵文sakara的对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译。

——摘编自季羡林《糖史》

史料二   甘蔗,远近皆有。交趾(今两广及越南北部一带)所产特醇好……榨取汁如饴饬,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破如博棋,食之,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者也。

——摘编自【东汉】杨孚《异物志》

史料三   甘蔗有甜味,助消化,稠浓、清凉,具有止痛、增加体力的功能。所以要减轻痛苦,可使用砂糖、gudA。糖蜜和其他蔗糖产品,以治疗各种疾病。

——摘编自古印度外科医书《妙闻集》

根据材料,提取三则史料中有关蔗糖的两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一五计划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对外贸易(     
1950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195419551956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
苏联及人民
民主国家其
中:苏联
13.94
12.86
52.50
40.44
62.44
47.82
69.39
49.07
90.16
68.02
81.60
57.91
77.00
51.86
亚非及西方国其中:西方国家27.60
14.87
12.11
1.59
18.48
7.08
15.33
5.01
19.64
7.42
27.05
9.69
27.50
11.37
A.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界限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推动了工业体系的形成D.导致了外交政策的调整
2024-06-0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朝焚书坑儒,重用韩非法家之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大一统”局面形成。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确立的这一过程反映了(     
A.思想主导了社会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了统一
C.儒家学说顺应时代潮流D.诸子百家逐渐走向消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春伙战国时期,上接夏商周特别是西周时的礼乐文化,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诸子百家之学,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之学中找到原初的基春论点,即文化基因汉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就逆步形成了以汉放为主仆的文化共同体之所以说总以汉放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是因为中国光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放和少故民族都为祖国的疆土的开发、建设,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做由了贡献汉放与少教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会通,构建了中华文化的家图,其中积流着民族的智思、民族的价值尺度、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的特性。

——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19世纪末,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光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足因为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此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二者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材料三   当时欧洲知识分子正被有关传说中的遥远的中国文明的许多详细的报道所强烈的吸引住……中国由于其儒家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军事才能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如瓷器、丝绸和漆器等开始被推崇为模范的文明。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恨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4-05-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下·湖南岳阳·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面是张自强同学制作的人物名片。与名片相符的历史人物是(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
★他是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
★他在399年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
★他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
A.玄奘B.法显C.空海D.鉴真
2024-05-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下·湖南岳阳·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中国历史上有士大夫进谏皇帝的传统。据记载,唐代约有170多起皇帝进谏的事件,明代言官当朝进谏更是家常便饭。这反映了(     
A.士大夫秉承“以天下为己任”的理念B.唐朝与明朝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C.谏议制度使君主权力不断受到制约D.进谏保证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
2024-05-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下·湖南岳阳·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周人用祖先崇拜的繁缉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等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其统治机制由此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这主要反映出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以“克己复礼”为理论基础B.以分权来严密控制地方
C.以“君为臣纲”为道德准则D.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
2024-05-2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锁国、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中三次战争的名称及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并指出中国发生了哪些“连锁反应”?

材料二   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为辛亥革命前已经萌生的中华民族观念的广泛流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民国初年,孙中山将“五族共和”思想作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准则,少数民族在观念上第一次被置于平等地位,从而令统一多民族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中华民国”国号的使用本身,就极大地增强了国人对“中华”一词所代表的中华民国共同体内涵的认同感与自觉归属感。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如“中华革命党”“中华实业团”“中华书局”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以法律形式将人民平等规定下来,如

第一章总刚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继续发展有了法律上的保护,各民族至少实现了法律上平等的联合。

——摘编组李帆《以“中华”为族称: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认同》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民国初年中华民族观念广泛流行的原因。

材料三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意见,并说明理由。(要求: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须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24-05-2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下·湖南岳阳·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23年,氛围经济火爆出圈。围炉煮茶、露营等活动营造的氛围及体验式、沉浸式消费,附加社交、情怀、文化、娱乐、治愈等元素,备受人们青睐。在某电商平台,灯、画、音响等商品,被商家标上与“氛围感”相关的关键词后,获得了超30%以上的交易指数增长。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类商品的价值主要来自于经营者营造的独特“氛围感”
②人们进行氛围消费时追求情感满足超越产品本身的功能
③氛围消费流行说明我国居民消费已由生存型转向享受型
④发展氛围经济要找准产品文化特色与消费需求的契合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2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下·湖南岳阳·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它说明了这一时期(     

A.康乾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清朝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C.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D.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2024-05-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