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4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学者归有光指出:“盖汉儒谓之讲经,而今世谓之讲道。夫能明于圣人之经,斯道明矣。”顾炎武亦言:“刘石(刘渊和石勒)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二者的观点旨在(     
A.倡导经世致用学风B.维护封建纲常伦纪
C.弘扬先秦儒学本质D.探寻王朝救弊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商品帝国》一书中,作者举例谈道,仅番薯这样一种作物,在传入中国后就使得承载的人口大幅增长,还让农村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参与到培育蚕丝、采摘茶叶、种植糖料作物之中,生产中国明朝后期和清代用来出口的商品。这说明该时期(       
A.列强通过丝路贸易掠夺中国B.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主动权D.世界市场的拓展影响明清对外贸易
3 . 《孟子·万章》中载:“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而王阳明将“各适其性”与“随材成就”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据此可知,孟子与王阳明都(     
A.关注人的个体差异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定传统伦理道德D.具有反君主专制倾向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绘制出《坤舆万国全图》,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欧洲人在地理大发现中获得的世界地理新知识。利玛窦本人在中外文著述中都说《坤舆万国全图》是他亲手绘制的,明代科学家李之藻等人在《坤舆万国全图》的序文中也有同样的说法,阮泰元《两仪玄览图》序文中亦提及此事。但近年来,美洲郑和学会会长李兆良提出,《坤舆万国全图》并不是利玛窦的作品,而是郑和为了准备第七次下西洋绘制的,“成图时间为1428~1430年”,该图“证明明代中国人比哥伦布先抵美洲”。李兆良所有演绎的逻辑起点是:《坤舆万国全图》“是利玛窦以奥特里乌斯的1570年世界地图为蓝本绘制的”,但《坤舆万国全图》上面共有“1114个地名,全部是中文标注,比奥特里乌斯的世界地图增加了几百个”,《坤舆万国全图》上这些多出来的几百个地名是从何而来的呢?他的结论是:这些多出来的地名“只能得自中国资料”,即15世纪前期郑和环球航行时所绘的中文世界地图。李兆良此处所说的“奥特里乌斯的1570年世界地图”,指的是奥特里乌斯(Abraham Ortelius)所编地图集《地球大观》中的一幅世界地图。《地球大观》于1570年首次出版,是世界史上第一部近代地图集。李兆良还写道:“《坤舆万国全图》有原本藏在南京,官吏们密谋以利玛窦顶替作者”,“官员们在原图上添加序言和有限地名,利用利玛窦名义公开”。李兆良主要依据两种文献:一是明代梁辀的《乾坤万国全图古今人物事迹》,二是《利玛窦中国札记》。对照一下梁辀原文,没有一个字可以支撑李兆良的观点。

——摘编自龚缨晏《〈坤舆万国全图〉与“郑和发现美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利玛窦在北京绘制出《坤舆万国全图》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李兆良的“新发现”谈谈史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初,官营手工业生产所需物料由各地上供,名曰“岁办”。“岁办”不足时方由官府出钱“采买”。随着各处解京物料折银上纳的增多,至清中叶,“召商置买”逐渐形成制度并普遍化。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官府政策的调整B.商品经济的发展C.地方财政的紧张D.商人地位的提高
2024-04-2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末士人不是喜欢到处讲学吗?动辄万人空巷,与其针锋相对,顾炎武发誓一辈子不讲学。不讲学干吗呢?结束抗清活动后,顾炎武在调查研究中度过了后半生。在近代革命志士身上,几乎都能看到顾炎武的影子。

一反理学的空想谈玄,顾炎武认为,只有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之计”。当时哪有今天的交通之便,他怎么跑遍大江南北搞调研呢?他带二马二骡,马当坐骑,骡来驮书,随时取阅。每到道路、关隘、河流,他就下马与书上记载对照,看看是否有问题。问老农、退卒,这里以前有多少驻军啊?道路通向何方?经过验证,书上不对之处就改过来,没有写的就加上去。就这样,顾炎武北游二十余年,踏遍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数省的山川河流。我们今天对中国历代军事、地理的知识,很多来自于顾炎武的调查。顾炎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调查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总结国家兴亡的知识,对他个人来说,还是反空谈的修身方式。

——金观涛等《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提倡调查研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炎武调查研究的历史影响。
2024-04-2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7 . 下面是部分原产于美洲的物种向中国传播的情况表。据此推断,明清时期引进美洲的物种(  )
品种传入中国的时间备注
玉米16世纪明后期引进, 清初普及
甘薯16 世纪自菲律宾传入中国
马铃薯17世纪清初福建《松溪县志》上已有种植马铃薯的记载
A.解决了农业大国的粮食问题B.促进了中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增加了人们生活的食物来源
2024-04-1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反映了清朝康熙初年至道光初年人口、耕地及人均耕地的变化情况。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时间人口(百万)耕地人均耕地(亩)
康熙元年(1661年)42.53485.226.34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81.65555.956.76
乾隆十八年(1753年)183.68677.583.69
道光二年(1822年)372.46696.921.82
A.粮食亩产呈现增长趋势B.封建盛世里潜伏着危机
C.社会转型条件渐趋成熟D.广大民众生活富足安逸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按照西周至清代都城变迁绘制,根据图片示意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1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清代,农村每逢庙神的生辰与祭日,庙会、演社戏、游神、划龙舟等活动连村结乡,数日不息,是农村娱乐的重要方面江浙地区农闲赶集,上茶馆品茶听书,道东说西是农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这一现象(     
A.得益于自然经济基础B.缘于文学戏曲的发展
C.筑牢农村的宗法观念D.导致商品经济的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