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还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据此可知,明清进步思想家(     
A.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B.认为君主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C.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D.试图宣扬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2024-01-11更新 | 62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史料记载,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这本质上反映了(     
A.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B.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C.行政中枢机构运转成熟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限制
3 . 清代“备储银”制度改革,央地财政关系的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朝,通过起运存留、协饷、奏销等财计制度,对全国实施集权式财政管理。清初因战时筹饷,地方存留银屡经削减,经费匮绌日甚。1709年,康熙帝筹划“以部库银一二千万两分贮各省库”,留作地方公用,并未正式实行;雍正时,积帑充裕,清廷遂将“备贮银”(即另款封存于银库内,不参与日常钱粮出纳,仅留备急切公务或作永久性存贮的储备之款)理念付诸实践;乾隆国力强盛,备贮银制日臻完善,清廷将备贮银推广至边疆的新疆、盛京地区,陕甘闽等省,用于地方军需、灾赈、河工等燃眉急政,为地方财政运行提供可靠的缓冲空间。乾嘉之交至道光时期,国力盛极而衰,财政由盈而缩经费支出有增无减,繁费百出,陕楚诸省平定白莲教、西北平定回疆叛乱,军费供济、水患赈恤、赈济灾黎,水利兴修,备贮银告匮;鸦片战争,国库见绌,备贮银体系近乎崩溃;咸丰,太平军兴后,清朝财政急转直下,地方备贮银无法筹补,地方备贮银体系宣告瓦解。

——(摘编自何永智《清代地方备贮银制度兴衰》)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时期“备储银”制度兴衰原因。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清代“备储银”制度。
2023-10-1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顺治初年,颁行海禁令,执行不严;顺治十二年(1655),清军与东南沿海反清势力矛盾激化,清政府敕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置重典”。海禁主要是禁渔盐、贸易,兵防内移,强制迁海制造沿海无人地带。据此海禁令(     
A.切断内地与沿海反清势力的沟通联系B.以削弱消灭反清势力为目的
C.建立了巩固海防阻断西方殖民者东来D.高压政策不在意海外贸易权
2023-10-08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四月上谕:"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为艰。将来户口日滋,何以为业?"雍正七年四月又上谕:"国家承平日久,户口日繁,凡属闲旷未耕之地,皆宜及时开垦,以裕养育万民之计。"这反映出,雍正年间(       
A.人地矛盾已经突出B.小农经济开始衰退
C.赋税改革弊端显露D.社会流民问题严峻
6 . 1567年,明穆宗在漳州月港设督饷馆,允许商民出海。其后,出海人数不断增加。据记载,在作为国际贸易中转站的吕宋岛(今属菲律宾),“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返”。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中国(     
A.弃农经商现象日益普遍B.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睦邻友好关系得到发展D.民间海外贸易规模较大
7 . 明朝后期,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自外国传入中国。玉米主要从西北、西南、东南沿海三个方向传入中国,而甘薯则在明朝万历年间分别由菲律宾、越南、缅甸等地传入中国。这一时期,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中国主要基于(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作物结构变化B.玉米甘薯等农作物耐贫瘠且高产
C.国内人口的增加激化了人地矛盾D.对外交往传承以及新航路的开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代开始,汉族人成批迁入台湾。到1644年,进入台湾的汉族人口估计已有十余万人,促进了台湾经济显著发展。此时,台湾仍属开发不久之地,台湾生产的各种商品及台湾人民所必需的各种物品,都需要海商们从大陆引进或运销大陆。这说明(     
A.清廷移民台湾顺应了历史潮流B.台湾经济和民生得到了长足发展
C.清朝统一台湾具有经济必然性D.西方殖民侵扰迫使沿海居民迁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王阳明认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语录为真理,强调了个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有学者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据此可知,王阳明的思想(     
A.隐含自由和叛逆色彩B.弥补了程朱理学的不足
C.践行经世致用的思想D.冲击了传统文化的地位
2023-04-15更新 | 763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古代地方官员名称有些不像常设官员,时常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再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       
A.政府注重地方治理与中央集权B.巡行监察是管控地方的有效手段
C.地方官员的流动性趋于稳定D.维护专制统治是政府的根本目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