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年底,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日本帝国主义威胁到了全国人民的生存,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共产党和红军不但在现在充当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中共积极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共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材料二 1947年10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打倒蒋介石,必须迅速建立和壮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此,必须进行土地改革以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使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逐步打消了对蒋介石集团的幻想;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争取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的工作;在政治上号召“组成民主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以上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及过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比,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共统一战线的认识。
2023-09-18更新 | 155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比较而言,蒋介石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和各种资源,它用来争取中间势力的条件要优于中共不知多少倍……但奇怪的是,抗战开始四年后,刚刚从山沟里走出来,能够在大后方公开活动的人手极其有限,鲜有资源可加运用的中共,却成功地与各主要中间党派和不少地方实力派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成为各派力量与国民党政府抗争的重要支持者。到抗战结束前夕,中共事实上已经成了中间党派向国民党提出强硬政治诉求的主要代言人战后不久,当国共两党关系再度面临破裂时,多数中间党派则公开选择站到了共产党一边。内战打响,两军决战之际,多数过去还游移在两党之间的中间派人士和大批知识分子,转而响应中共组建联合政府的号召,干脆集体投奔了共产党,抛弃了国民党。

——摘编自杨奎松《革命·壹·“中间地带的革命”》

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国民党政权就覆亡了。学术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进行了长期探讨。一种观点强调,国民党的政治腐败是其迅速垮台的根本原因有的专家强调,国民党在军事上指挥无能,上下脱节,战场上节节败退,这成为国民党垮台的主要原因。还有的观点强调,国统区财政经济的崩溃是国民党在大陆败亡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现代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革命时期为争取民主党派支持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败亡的原因。
2023-06-19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第五中学、惠阳叶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抗战爆发后,为团结更多的人参加抗日,中共调整了土地政策,停止实行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的政策。1937年8月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将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 农村问题的基本政策。各地在减租减息后出现了开荒生产、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广大农民 踊跃参军参战,根据地的军队和民兵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1937-1945)》

材料二:1947年7月—9月,中共中央工委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提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在土改政策方面,大纲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在进行土改较早、较彻底的山东,解放战争期间共有96万人参军,动员民工超过1000万人,而人均负担公粮则从内战 前的100斤左右下降为1948年的63斤。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改革开展的背景。
2023-03-25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一伟大文献中,毛泽东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抗日战争发展的整体过程,将抗战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防御、相持和反攻,并导以战争胜利的战术,指出运动战和游击战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主要的战略战术,组织民众起来进行抗战,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通过整体性分析从全局上驾取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趋势,解除了艰苦抗战中的人们对战争前途的疑虑,坚信中国不会亡国,但抗战不可能速胜。

——摘编自马中国《毛泽东为什么能》

材料二   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据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伟大文献”的名称,从敌后战场抗战的角度,结合所学,概括说明“兵民是胜利之本”。
(2)指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概括材料二中毛泽东讲话的中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提出上述思想的原因。
2022-12-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三)(12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至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认为大学是培养“硕学闳才”的场所,教育应该是为受教育者本体着想的,要立于国民的位置。蔡元培先生革新北大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改变学生的观念。教育学生在求学时要“抱定宗旨”,不将大学作为升官发财的阶梯。大学不是养成入仕致富资格和贩卖知识的场所,“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而要求学生得真学问。致力于将学子培养成为具有高深学问的研究者和改造社会的中坚人物。他十分重视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对于人之个性培养的作用,并以“养成健全人格。提倡共和精神”来概括教育培养的功能。

——摘引自孔祥光《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高校迁往大后方坚持办学。然而,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华北联大却挺进到对敌斗争的最前线坚持办学,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当时,华北联大学生生源的来源十分广泛,他们的政治素质、家庭出身、文化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华北联大十分关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学校设立了政治指导处,负责全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各院系设立政治指导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全校的公共必修课,这些课程包括“社会发展史”、“中国近代革命史”、“新民主主义论”、“解放区建设”等专题报告,比重约占全部课程的20%。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学生消除旧中国的教育和生活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政治品格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摘编自王大广《华北联大的办学特色及历史贡献》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的办学理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北联合大学的办学方针,分析中国共产党创办华北联合大学的历史意义。
6 .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与公共租界隔苏州河相望。这次会战中,英美等国在中日冲突中严守中立,因此,上海的租界就成了上海战区市民和外地难民避难的场所,仅八一三事变当天就有6万中国难民躲进租界。19371027日,四行仓库的西、北、东三面已被日军占领,坚守四行仓库的400多名士兵成为孤军。此时,英国军人同情他们,认为孤守无益劝他们退入租界。中国士兵只要放下武器,就能保全性命。但我等军人绝未作此想。

——摘编自孙元良《谢晋元与八百壮士》

材料二 “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消息像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人们从各个角落涌出/向街上奔走/向广场奔走“日本投降了!”/没有话比这/更动人/更美丽!/人的脸映着火光,/人人的心像火把一样,忧愁被锣鼓赶跑了!/阴影被火光吓退了!锣鼓更响了!/火把更亮了!/天地合抱了!笑呀!叫呀!/奔呀!跳呀!/舞蹈呀!/拥抱呀!没有人能抑住自己的感情!/人人的心都像火把一样燃烧/地壳在群众的脚步下震动了!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

——艾青《人民的狂欢节》


(1)材料一中谢晋元与八百壮士这些英雄奋勇作战的是哪次战役?结合所学,指出这次战役取得什么成果?
(2)根据材料二推测艾青赞颂英雄的这篇作品创作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022-12-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及单元
7 .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敌强我弱,但敌尚有其它缺点,我尚有其它优点。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摘编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开展持久广泛的以游击战为主的战争,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敌后战场上对敌发起主动作战共达12.5万余次,消灭了日、伪军171.4万。……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也成为中国抗日进入反攻阶段、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前线战场。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内容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存在的哪两种言论?结合材料中“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的提示,简要概括“我之努力”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结合所学,指出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大规模对日作战的典型战役并分析该战役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媒体笔下的华人形象(1820-1948年)

美国早期华人正面形象
(1820-1848年)
中泰混血连体兄弟昂和昌1829年到达美国,于1839年定居北卡罗来纳州,在那里娶妻生子。他们融入美国南方的生活,经营种植园,拥有33名黑奴,追求财富。昂和昌在当地居民的眼中,虽然身体畸形,但不失为是精明能干的商人,是慷慨的好邻居。
美国华工的负面形象
(1849-1882年)
《波士顿先驱报》等报纸报道华人聚众吸鸦片、斗殴、赌博、缺乏家庭价值观,他们自成小社会、不学习英语语言、不遵守美国排队秩序、不着美国风格的衣服,对成为美国公民、获得投票权利不感兴趣。
蒋介石夫妇是美国的影子的形象
(1931-1948年)
在时代公司的报道中,蒋介石英明、睿智、着装得体,坚持每日研读《圣经》。《时代》周刊还将1942年蒋介石的困境类比1777年乔治·华盛顿在福吉谷的艰难。《时代》周刊数次让宋美龄登上其封面一展风采,还特别强调宋美龄讲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在时代公司对宋美龄的赞扬声中,读者看到的完全是一个美国女性,除了她拥有东方面容外。

——摘编自程玲《美国媒体眼中的华人形象及其成因(1820-1948)》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9 . 史料一 中国军民……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史料二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摘编自冯友兰撰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探究]
(1)概括分析史料一中王建朗的主要观点。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中国方面说明取得“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的原因。
2023-09-15更新 | 37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3课学习讲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就注意到当时湖南农民为买盐组织合作社的有很多,指出“合作社,特别是消费、贩卖、信用三种合作社,确是农民所需要的”。全面抗战爆发前,陕甘宁边区的盐田均由盐田主(盐坝主)经营,全部由个体生产,有的采取租佃制度。1940年,中共研究认定,边区工业(主要是手工业)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好的组织形式就是生产合作社,边区政府据此制定并颁布了《生产合作社组织办法纲要》。194210月,合作制经济成为边区经济发展大力推广的模式,组织盐民互助合作成为边区生产食盐的重要措施。合作制经济在盐业生产中的体现,归根结底是将个体生产变为集体生产,“是把小农个体经济所具有的分散微弱的生产因素结合起来,变成较集中强大的因素,从而扩大了生产规模”,生产效率由此得到提高,如盐坝数增多,盐产量增加,盐质提高,劳动力相对节约,等等。陕甘宁边区的食盐产量从1942年的27.16万驮突增到1943年的52万驮。

——摘编自胡杨《陕甘宁边区盐业发展中的合作制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推广盐业合作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盐业合作实践的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