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摘编自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1921年……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摘编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28年的曲折奋斗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经历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和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三次“左”倾错误,在挫折中,克服了“左”“右”两种错误倾向,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和新理论;通过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旗帜下,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摘编自沈旭《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中国近代以来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够领导中国革命的“先进理论”和“先进社会力量”,并分析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共产党在追逐中国梦中的成功事例。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社会追逐中国梦的认识。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2 . 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党的一个又一个重要会议,作为奋斗的证言,作为信仰的烙印,作为前进的里程碑,铺就了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的路程。历史证明,党的会议尤其是重要会议与党的事业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云在19351015日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报告遵义会议情况时就明确地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与此同时,在长征途中和毛泽东一起劈波斩浪的一批领袖人物,也在这危难时刻的风头浪尖上经受了锤炼,得到全党全军的拥护和认可,从而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这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蒋建农《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材料二   七届二中全会作为一次城市工作会议,解决了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后的思路和发展途径。即开展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恢复和发展生产主要依靠工人阶级来完成,完成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途径是城乡统筹,恢复和发展生产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利润、税收、农业增产、举债和节约等。从历史上来看,这四个问题有效指导了中国共产党进入城市后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七届二中全会是党的一次“城市工作会议”的原因,该会议有何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得原本积贫积弱的中国更加千疮百孔。国民党统治下的广大农村呈现一片衰败景象,社会问题根深蒂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日益加剧,对此,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对根据地进行有效的社会治理,将其建设成抗战的坚强堡垒,是尤为必要的。而要真正发动人民群众抗日,巩固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实现全面抗战的胜利,就必须高度重视根据地的社会治理,将维护人民的利益落到实处。

材料二   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治理,主要是在党的领导下,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二者密切结合,有机统一。基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对各项社会问题进行治理时,必须采取更直接更有效的举措。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和完善民主政治建设,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发展社会生产,建立群众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广泛开展宣传工作等措施,使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治理工作得以有序推进,且取得了明显实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一珂《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社会治理的研究》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增强了他们对根据地民主政府的信任和认同,这对稳定根据地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张卫波《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治理及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进行社会治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进行社会治理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社会治理的意义。
4 . 五四运动后,先进的中国人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并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使中国人民中的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了进一步的怀疑。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尤其是先进分子由此开拓了眼界。《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之一的李大钊在1918年到1919年间开始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许多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包括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在1918年到1920年间接触到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各地成立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        ,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其传播的主要方式。
(2)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中下划线处所对应的两场革命战争,并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3年广东华侨商人陈启沅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国内沿用了数千年的手工缫丝逐步被机械缫丝取代。1904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榕轩和张耀轩兄弟兴建了中国第一条民办商业铁路——潮汕铁路,促进了当地的客货运输和城乡经济的繁荣,后毁损于抗日战争。素有爱国爱乡光荣传统的闽籍侨胞,目睹列强对华侵略,纷纷投身辛亥革命的大潮,1908年,参加同盟会的华侨达到2343人。据统计,从1894年—1912年初,华侨为支持辛亥革命捐款总额达700万至800万美元。

——摘编自史词《华侨华人创造的那些“中国第一”》

材料二   1938年,经菲律宾侨领李清泉和荷印侨领庄西言提议,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总会成立后,举行如演艺会、售花、节约献金、卖物、募衣、增救伤药或兵士胶鞋等筹赈活动,以游艺会为例,新加坡仅1938年就举办了两期新世界游艺会,募得善款超13万元。为解决前线医药缺乏的问题,总会还与中国提炼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献制数种药品,专供抗战残废士兵之用。自19403月起,南侨总会还组织慰劳团回国慰劳,辗转十余省。

——摘编自王新华《华侨与抗日战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广大华侨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南侨总会在抗战时期的重要贡献。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侨“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主要原因。
2023-12-2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监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全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历史呼唤着真正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使命的承担者。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五四运动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产物。党领导发起和组织的工农运动,显示出中国工人阶级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并为党同其它革命力量合作、掀起全国规模的大革命准备了一定条件。国共合作实现后,开创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使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中国共产党踏上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根据材料,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的努力。对此你有何认识?
2023-06-25更新 | 72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广东深圳·期末
7 . 20世纪中国出现过两次西部地区的工业建设高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业布局不合理,绝大部分工业建立在沿海地区。这种畸形布局,使上海和沿海沿江地区的工业受日本侵略的严重威胁。1937年,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工业内迁计划。虽然内迁的工厂只占1937年全国工厂总数的11%,大量工厂因种种原因滞留沿海等地,受到战火破坏或沦入敌手,但内迁的工厂多是重要的企业,是中国工业的精华。这批骨干企业迁往大后方,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机械和纺织工业在西南西北的发展,成为战时后方工业的中坚。重庆、昆明、桂林、西安、宝鸡、兰州、汉中、衡阳、邵阳等城市,都逐渐成为初具规模的工业中心。

——摘编自张宪文《试论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经济战略的转变》

材料二   1964年开始,我国在西南、西北内地省份为主的三线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它历经“三五”到“五五”三个五年计划,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中央还注意到照顾人民的利益,将基建投资从最初的1000亿元压缩到850亿元。广大建设者们怀着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决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许多长期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涌现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三线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国民政府工业内迁和新中国三线建设的共同意义。
8 . 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1)材料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
2022-11-18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0-2021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发起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李达、陈望道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正是他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大革命遭到失败、敌我力量对比极端悬殊的情况下,   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走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10 .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

——据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总结


(1)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2)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2023-02-0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