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9 道试题
1 . 距今约6000—5000年,龙的形象分别出现于黄河中游、长江下游和西辽河流域,由此形成了以龙的形象为代表的各地区在原始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共同性。这体现了(     
A.手工制作工艺的多元并立B.区域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C.母系氏族社会的辉煌成就D.中原文化的扩散与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商周时期,觚不是一般饮器,觚的多寡与饮者的身份地位、人品、酒量相关。龙山文化遗址的一座墓中,随葬陶器包括食器、酒器两大类,其中的豆、觚器物排列有序,器类成组,数量为7组。这反映出龙山文化时期(     
A.早期国家形态初具B.原始礼制观念已显现
C.居民生活质量提高D.手工业技术发展迅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考古发现,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早期文化诸遗址中的石钺(大斧)有明显的使用痕迹,而良渚文化遗址中的玉钺往往无使用痕迹,甚至不开刃。据此可推知,良渚文化(     
A.外部环境趋于稳定B.玉钺演化为权力的象征
C.已产生了青铜工具D.存在明显区域文化特色
4 . 泥河湾是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东部的一个小村庄,位于桑干河上游的阳原盆地。距今约二百万年前,远古的人类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1978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泥河湾附近的小长梁东谷坨发现了大量旧石器和哺乳类动物化石。2022年3月3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河北泥河湾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最新进展。据了解,此次发现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已知最早的史前人类加工颜料、镶嵌使用细小石器的考古遗存。据此可知该遗址(     
A.具有了初步的国家形态B.对研究华北地区早期人类发展有重大意义
C.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代表黄河流域文明最高水平
2024-02-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奇石艺术中学2024届高三10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磁山文化,是指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因首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磁山发现而得名。据碳14法测定年代,磁山文化距今约8000年至7600年前,早于仰韶文化1000年。磁山遗址是世界上粮食粟、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发现地,改写了世界粟作农业、家鸡驯养和核桃产地的历史。据此可知(     
A.磁山文化已进入文明时代
B.新的考古发现改写了世界的历史
C.磁山文化是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D.磁山文化对研究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农业起源有重要意义
2024-02-1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奇石艺术中学2024届高三10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     

A.①——大汶口文化B.②——河姆渡文化
C.③——北京人遗址D.④——元谋人遗址
2024-02-08更新 | 39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清北班)
7 . 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     
A.机械化生产建立B.社会组织的复杂
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等级秩序的确立
2024-02-0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辛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遗址,距今约9000至7500年。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炭化稻米、石磨棒、石磨盘,说明贾湖人在当时已经掌握了先进的稻作技术。这些可以佐证当时(     
A.农耕生产中已经出现精耕细作B.原始农耕改善了古人饮食条件
C.黄河流域文明程度已遥遥领先D.阶级阶层分化现象已比较明显
9 . 考古学者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发现,少数大墓、中型墓以及数以千计的小墓,其墓葬规模、随葬品的数量与质量,判若不同,如在豪华大墓中发现大量玉器作随葬品,而一些小型墓甚至没有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A.阶级阶层分化明显B.人们开始过定居生活
C.氏族成员地位平等D.仍然处于旧石器时代
2024-02-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原始社会后期,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反映了这个时期黄河流域典型的文化遗址的是(     
A.红山文化B.良渚文化C.河姆渡文化D.龙山文化
2024-02-0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山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