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2023年中国邮政发行的《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邮票,图案文物为龙山文化晚期的朱书扁壶,壶身有两个用朱砂写的字符。该朱书文字的价值在于能够(     

A.佐证中华文化起源较早的特色B.揭示当时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C.证实陶寺遗址是尧帝都邑所在D.推动长江流域汉字起源的研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周代,许多日常冠礼(男子成丁礼)、婚丧礼、宗族成员的盟誓等,均在宗庙进行,宗庙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亡父宗庙牌位)庙”,从异姓到同姓、再到同宗、同族,血缘关系由远到近,强调了宗子(指大宗的嫡长子)的权威。由此可见,周代宗法制(     
A.维护了社会的长期稳定B.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C.强化了统治者专制统治D.构建起和谐的祭祀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考古发现,大约从距今8000年前开始,出现了大量定居村落,建立起储备型经济,许多遗址墓葬出土器物中出现宗教性物品。例如在河南贾湖遗址中,随葬物品中出土了骨笛和龟甲。在仰韶文化遗址墓主骨架的两侧,出土了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案。这可用于印证(     
A.神权与政权统治已紧密结合B.农业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C.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D.黄河流域民族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7日内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是商代绳纹灰陶颇(yǎn)。颜是古代蒸煮用的炊具,内分上下两层,中间有算(bi)子,用以控制火候。《周礼》中记载算孔之数常设为七,称为“七穿”。阴阳五行观念中火为阳,七为奇数与之相合,亦为正,故取“用火极限”之意。这体现了(     

A.商代礼器象征着统治者的权威B.先秦礼制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C.古器物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D.生产力水平决定了食物烹饪方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商朝末年,商王广泛开展赐贝活动,受赏者可将王所赐之贝分赐臣下或宗嗣。史载“甲寅,子(族长)赏小子(分支族长)省(人名)贝五朋,省扬君赏”。这旨在(     
A.完善礼乐制度B.巩固宗法制度
C.维系政治秩序D.推动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考古学上看,中原仰韶文化晚期的城市文明有如表所示的三个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形成的必要前提是(     
人口大量集中于中心聚落,出现了早期的城市和城乡一体的新型区域聚落布局
在中心聚落中开始出现了分区规划的城市建设理念
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A.工商业得到独立的发展B.集市在中原大量兴起
C.农业发展和生产力进步D.小农经济的高度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到春秋后期君主已很少实行分封,大量起用士人,士在政治与舆论上也极力反对氏族贵族的世卿世禄制,以便为自己开拓仕途。上述现象有利于(       
A.周王统治效果不断加强B.世卿世禄制度弊端消除
C.宗法分封制逐渐被弃用D.君主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2024-05-2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学者通过对山东沭河上游遗址中史前人骨的碳氮同位素分析发现,靠近遗址中心位置的陵阳河人骨中C₄植物(包含黍、粟、高粱等)的百分含量为24.6%,C₃植物(包含小麦、稻米、榛果等)的百分含量为75.4%;同一时期围绕在其周围的,如小朱家村人骨中C₄植物的百分含量为65.1%,C₃植物的百分含量为34.9%。由此可推知,当时该地区(     
A.国家的初始形态已经具备B.作物种类丰富且技术较发达
C.文化发展具有多元性特征D.已出现社会阶层分化的现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曾有观点认为中国实际上只有商周以后4000年文明史的考古证明。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商以前的历史,由于缺乏确切的考古资料,始终是个传说。下列考古成就能够佐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有(     
①红山文化时期等级分化鲜明的墓葬出土
②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大量稻谷和谷壳遗迹
③出土了带有“中国”一词的西周青铜器
④良渚文化遗址出土大量用于祭祀的玉琮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4-05-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文献记载,夏代之前的“五帝时代”出现了“万邦”并存、战争频仍的政治格局。关于万邦时代的历史真实性问题,有学者做了如下研究。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证据结论
《尚书·尧典》记载,帝尧时期“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气候突变导致的人口与资源的失衡,进而触发区域规模性冲突和战争。战争频仍的“五帝时代”相当于中原地区龙山时代的中晚期
考古证据显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中晚期最突出的特征是设防城址大量出现
湖北神农架山宝洞高分辨率的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显示,距今4000—4100年东亚季风突然减弱,降雨减少,气温下降
A.最接近万邦时代的文献记录真实性最大
B.万邦时代属于神话传说不具有历史价值
C.多重证据的综合提升史学结论的可靠性
D.家国情怀和民族主义影响结论的可靠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