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西周青铜器的出土范围北起内蒙古、辽宁,南到湖南、江西、四川,东起山东半岛,西到甘肃、宁夏,以陕西、河南分布最多。其中王臣铸作的礼器占比很大。诸侯国的青铜器也有所发现,但多属姬、姜两姓的诸侯国。材料可用于说明,西周时期(     
A.宗法分封制的特点B.礼乐制度愈发规范
C.诸侯挑战王室权威D.政治经济中心转移
2024-05-13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距今90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前中期,耕作制度由最初的生荒耕作制向熟荒耕作制过渡,即由砍倒烧光、刀耕火种、年年易地的生荒耕作转向利用石铲(石耜)、石锄进行土地加工,连种若干年、撂荒若干年的熟荒耕作。这一转变(       
A.巩固了小农经济地位B.表明原始的农耕出现
C.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D.保证了人力资源需求
3 . 古人通过追认更远的共同祖先,建立起一种虚拟的血缘体系。如《史记·五帝本纪》及其他文献提供的体系表明,虞舜、夏、商、周四个时代皆被纳入同一个虚拟血缘体系当中(如图所示)。虚拟血缘体系的形成(     
A.标志着古代华夏民族的形成B.适应了族群扩大的统治需要
C.消除了早期民族国家的隔阂D.凸显了地域血缘之间的区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周人在祭祀和宴飨活动中,实行“列鼎制度”。天子用九鼎,九鼎分别盛放牛、羊、猪、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等九种肉类食物。诸侯用七鼎,无鲜鱼、鲜腊。卿大夫用五鼎,再减牛、肠胃。士用三鼎,仅盛放猪、鱼、腊。最低级的士用一鼎,盛小猪。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物质生活充裕B.等级制度森严C.餐饮文化发达D.祭祀活动频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夏王作为一国之君,拥有较高的权力,其下设“六卿”,又称“六事之人”,分管民事、军队等事务,是地位较高的官员。六卿之下有僚属和下属官吏,各自组成一定的统治部门。这说明夏王朝(     
A.国家政治体制形成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政府机构设置完善D.宗法观念开始消亡
6 . 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燕昭王派大将秦开渡过辽水进击箕氏朝鲜(周封侯国),“取地二千里’’,开辟了辽东,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列国纷争不断加剧B.郡县体制全而推广
C.诸侯强国开疆拓土D.边疆地地区实现稳定
2023-11-05更新 | 159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考古资料显示,半坡遗址发现了菜种遗存,姜寨遗址发现了猪、羊、狗的遗骨与畜栏等养殖业遗存。这反映了(     
A.中华文明形成多元一体格局B.中原地区自然环境优越
C.原始先民农业种植技术成熟D.早期农业文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发现的拥有石磨盘、石磨棒(如图所示是河南新郑县裴李岗文化发现的石磨盘和石磨棒)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共90余处,其中只有石磨盘的有20处,只有石磨棒的有18处,盘棒同时发现的有52处。这些发现可用于说明,新石器时代(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B.磨制石器开始取代打制石器
C.原始农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D.原始手工业已成独立的部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周时期的金文族徽大多为青铜器铭文记载的殷遗族氏标记。图1为西周金文族徽地域分布变化图。这一分布变化反映出西周时期(     
A.分封体制促进了族群交融B.贵族阶层等级秩序的消融
C.宗法血缘关系进--步瓦解D.青铜铭文逐渐走向普及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三星堆遗址无疑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从其出土器物来看,铜牌饰、铜铃、陶益、牙璧形器等与中原夏文化的典型器物相同;早期的陶蚕与二里头早期的陶蚕,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几无区别。这反映出(     
A.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点B.四川地区与中原往来频繁
C.古蜀先民青铜铸造技术高超D.中原器物因实用而应用广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