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随着社会的复杂化,一些人开始专注于陶器、纺织品和金属制品等的制作,这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物质文化。材料可用来解释原始社会末期(     
A.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B.民众物质生活十分丰富
C.工匠和手工业的兴起D.人们贫富分化渐趋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良渚古城遗址的城乡区别较为明显,城外已发现的三处大型祭坛都是由人工堆积出来的,祭坛上的墓地中,随葬品多达数百件,少的也有数十件,均以玉器为大宗。这些发现可印证良渚文化时期(     
A.早期国家的形成B.神权统治的建立
C.社会阶层的分化D.生产工具的改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3年,考古学者在山西汾河两岸发现了多个地点遗址组成的遗址群。次年进行的集中发掘共发现石器及动物化石地点14个,获得2005件石制品、2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3枚“丁村人”牙齿化石。下列与该遗址群发展水平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陶寺遗址
C.二里头遗址D.良渚古城遗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青海发现的距今约4000多年的马厂类型墓葬中,石斧、石锛、石凿等多是男性的随葬品,而纺轮则大多是女性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A.经济结构趋向合理B.男尊女卑的习俗形成
C.早期国家形态产生D.社会生产分工较明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河南濮阳发掘出仰韶文化时期的三组蚌砌龙虎图案。其中一组墓穴中,男性骨架头南脚北;其右由蚌壳摆塑一龙,头北面东;其左由蚌壳摆塑一虎,头北面西。此图案与古天文学四象中的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相符。据此可知(     
A.男子占据社会主导地位B.古天文学源自中原地区
C.渔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D.自然力量受到先民崇敬
6 . 图1为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龙虎纹青铜尊,它与图2安徽阜南出土(属于商文化前中期)龙虎纹青铜尊高度相似,据此可知(       

        

A.不同地区文化存在交流B.三星堆文化由商人创造
C.巴蜀成为商人统治区域D.礼乐制度得到广泛传播
7 . 商朝是依靠一系列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由于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商朝的统治者创立了(     
A.禅让制B.内外服制C.宗法制D.分封制
2023-09-09更新 | 373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出土于1963年的何尊青铜器,其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一事,以及周成王对贵族何的勉励及告诫。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关于“中国”一词的最早记载。其中“中国”一词的含义最有可能是(     
A.西周的封国B.西周的别名C.早期的国家名称D.天下中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西周时期政权与族权结合互为补充,并有效地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和矛盾,为此,西周实行的两大制度是(     
A.禅让制和分封制B.宗法制和分封制
C.分封制和郡县制D.禅让制和宗法制
10 . 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支不同的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这三支文化融合成仰韶文化。这说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A.不同文化之间进行过交流互动B.中原文化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C.中华文化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D.地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增多
2023-07-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