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1 . 图1~图4为长江和黄河流域的部分出土文物图。这可以说明(     

   

图1良渚文化陶器

   

图2良渚文化玉琮

   

图3大汶口文化陶器

   

图4西周宝鸡河西墓玉琮
A.手工业标准化的趋势明显B.早期王权国家已经出现
C.长江和黄河流域文化同源D.文明间存在交流与传承
2024-01-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如表为陕西省龙山文化石峁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这些发现反映了(     
类别考古发现
玉器具有东部海岱地区龙山文化特征的牙璧
石雕源自欧亚草原的人物面部雕塑
家畜大量引入非本土驯化的牛、羊、马
A.贫富分化的出现B.中华文明统一性的显现
C.劳动分工的明显D.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交流
2024-01-25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考古工作者在距今5000年前后的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发现坛、庙、冢等遗迹,同时期其他地区还出现了以城址、祭坛、王陵、玉礼器和陶礼器为标志的遗址。这说明当时(       
A.国家初始形态显现B.奴隶制经济达到繁盛期
C.封建生产关系产生D.宗法等级体制得以确立
4 . 在云南滇池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泥质红陶器上,留下了稻穗和稻壳的痕迹,甚至还留下了整粒稻壳。这可用于研究(     
A.农业文明的起源B.氏族社会的形成
C.早期国家的发展D.贫富分化的出现
2024-01-1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良渚古国文化辐射及扩张能力可以说是出乎想象的。从陕西延安芦山峁、山西襄汾陶寺到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石家河、安徽江淮地区、江西筑卫城以至广东石峡、海丰等处都发现了良渚文化因素。这表明,良渚文明(     
A.促进早期社会发展B.推动各地区独立发展
C.统治范围比较广大D.长期领先于黄河流域
6 . 下图所示为良渚遗址示意图,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图1良渚古城的外廓结构示意图                                                                 图2良渚古城及外囿水利系统结构图
A.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B.手工业技术较为先进
C.社会组织能力较为强大D.已经进入到阶级社会
2024-01-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考古发现,仰韶文化等黄河流域的农具主要是器身宽厚的石铲、石刀等,南方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等的农具则主要是骨耜,如河姆渡遗址出土骨耜多达200多件,数量众多。这说明(     
A.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B.当时南方农业比北方农业发达
C.南北方同时跨入了文明社会D.早期文明受自然条件影响明显
8 . 河南巩义的双槐树遗址是一座距今5300年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该遗址功能布局如图。由此可见,该聚落(       
A.等级森严B.出现集市C.礼乐并重D.布局有序
2023-12-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01年,山西襄汾陶寺发掘出了南墙、东墙,这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史前城址之一。城内外发现了大型“王墓”、礼乐重器及高等级的夯土建筑。陶寺遗址的发现说明(     
A.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长江流域向阶级社会发展
C.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D.复杂化社会组织可能存在
10 . 新石器早中期遗址多分布在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与华北平原的交汇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则普遍分布在渭河平原、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这一变化表明(     
A.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B.原始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C.原始人群摆脱了自然限制D.中国已经迈入了阶级社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