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山西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古国阶段晚期代表性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彩陶、漆木器、玉器等器物,其中鼍鼓、石磬、土鼓等在大墓中随葬的数量、组合和布设位置都是固定和统一的。即使几座大墓的入葬时间至少相距百年,上述规制也无明显变化。据此可知(     
A.神权在陶寺社会中占据主导B.中原核心的文明格局基本形成
C.古国阶段晚期初步形成礼制D.陶寺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2024-04-10更新 | 311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下图所示,在距今约4600-4000年的中国龙山文化时代,文化上的“逐鹿中原”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据此可知,龙山时代的中原地区(     
A.文明程度领先于周边地区B.存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C.中央集权的城市国家形成D.铁制工具广泛应用于生产
2024-02-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南粟北稻农业格局形成B.文化遗存分布星罗棋布
C.氏族部落之间征战不断D.区域文化在交融中发展

4 .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作物,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人工取火的发明B.建筑技术的发展
C.生产工具的进步D.畜牧水平的提升
2023-01-12更新 | 606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绩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姜寨遗址复原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阶级分化明显B.领地意识初显
C.王权已经形成D.采集渔猎为主
2022-11-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通过观察图1到图2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A.旧石器时代文明发展程度较低B.新石器时代农耕经济极为发达
C.中华文明起源呈螺旋上升趋势D.中华文明发展呈多元一体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有些随葬品有五六十件,但有些随葬品极少;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没有随葬品,而有的随葬品达58件之多。这些现象说明了(     
A.生产力发展,墓葬文化相似B.氏族内部分化,封建等级出现
C.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D.国家已经产生,阶级压迫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59年,在修建京沪铁路的过程中,人们意外发现了一处时间跨度达一千六七百年的古代遗址。在该遗址中出土了1000多件陶器,其中不乏精美的彩陶,出土的石器、骨器也十分丰富;此外,该遗址中还出土了一部分玉器和象牙器等制作也相当精细。据此可推知,该遗址(     
A.原住民贫富分化非常明显B.见证了工商业集镇的兴起
C.可能是某民族政权的都城D.属于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
9 . 下图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该图表明
A.中国考古发掘技术领先世界B.长江流域文明发祥早于黄河流域
C.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D.中国早期国家形态已经基本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1万年前的稻作遗存,以及打制石器、动物遗骸等,其中动物遗骸包括28种哺乳动物、27种鸟禽类、5种鱼类、33种螺蚌、龟整类及昆虫,出土了17种植物的种子。这些证据说明当时居民生活状况是
A.稻谷是唯一的粮食作物B.农业出现推动科技的发展
C.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D.采集渔猎和稻作提供食物
2021-07-07更新 | 793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绩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