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如图两组文物分别出土自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对比两组文物,可以看出(     
A.当时中国制陶技术领先世界B.中华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C.社会阶级已出现出分化趋势D.周边民族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2022-11-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考古界关于文明与国家起源的考古学探索,在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有过多种认知模式。除“中原中心说”外,还有“满天星斗说”“中国相互作用圈说”、以中原为中心的“重瓣花朵说”或“多元一体说”“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说”“新中原中心说”等等。“中原中心说”以外的其他各说,大致可以看作是多元认知视角下的新中原中心论,其基本思路和结论是认为各区域的吏前文化虽相对独立但联系密切,大体连续进化,最终“百川归海”。

——据许宏《从证经补史到独步史前:考古学对“中国”诞生史的探索》


(1)关于我国文明与国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起点的假说,分析其原因。
(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3 . 据考古学者研究发现:在龙山文化遗址上的稻谷数量和分布密度一度超过了粟类作物,在良渚文化的玉琮上出现了与大汶口文化相似的台形与日月形图案。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南北经济结构趋同D.区域文化融合共生
2024-02-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聚落级差”是指不同聚落之间规模及发展水平的差异。良渚文化中,余杭地区以莫角山巨型台基为中心的聚落,在礼制设施和高规格墓葬的数量与尺度上远超越其他,形成明显聚落级差,且呈现扩大化趋势。这体现了(     
A.良渚文化领先于其他文化B.早期城市的萌芽正在孕育
C.良渚文化区域性联系加强D.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公元前3000~前2500年我国文化发展形势图。这主要反映了
A.国家统一趋势加强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华夏认同观念产生D.南北文化均衡发展
2022-02-02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材料二   《西周时期分封示意图》


材料三   中国文明的起源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它经历了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文化积淀。数十万年前,先民们就没有固定在一个地点上。尽管各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却在一个古老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体,维系着各区域、各部落及联盟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无论那一地区,那一部落最先跨进文明,它都离不开这一文化共同体。从这种意义上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共同体孕育了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各区域文化中的文明因素发展成了中华民族的文明。

——耿铁华《中国文明起源的考古学研究》

材料四   纵观中华文明形成的整个过程,各主要文化区整体上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并进的局面。距今5500年左右开始,各地区之间交流日益密切,内容包括生产技术、礼仪制度和宗教观念,出现过以彩陶扩张和玉礼器传播为标志的大范围文化整合过程;距今4500年以来,中原地区开始呈现出汇聚周围地区先进文化因素并率先发展的趋势;距今3800年前后,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化格局。

——王巍《中华文明具有三大特征》


(1)从《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可以归纳出哪些历史信息?
(2)从《西周时期分封示意图》中出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哪些特点?
(3)有学者称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请依据上述四则材料论证此观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距今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期时代,这一时代
A.发掘出元谋人、北京人等数百处人类化石点遗址
B.仍然处于打制石器来制作石制工具的历史时期
C.人们开始从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日益稳定
D.这一时期的遗址分布格局呈现出一元的趋势
8 . 下列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的源头曾是满天星斗般地分散在中华大地上
B.中华文明的源头呈现多元分布的态势或格局
C.中华文明起源时各区域文明的特征和作用是相同的
D.中华文明起源时各区域文明之间就互相影响,出现融合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新石器早、中期墓葬中的随葬品,大多是墓主人生前的“私人”用品,而新石器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则出现了不同规格的墓葬形制,随葬品数量不等,甚至出现象牙和玉料等彰显墓主人身份的物件。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礼制观念萌发B.手工业技术高超
C.国家形态初具D.血缘氏族被打破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材料二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新石器早中期多分布在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与华北平原的交汇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则普遍分布在渭河平原、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

——摘编自张之恒《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

材料三   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并取得文明中心的地位,首先得益于它以平原、河谷与山间盆地为主,沃野千里、河流纵横、交通便利,而且位于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央,可以广泛接触周边文化并吸取营养。而南方暖湿的气候利于作物成长,但也造成森林密布、沼泽遍布,在人妇稀少且以使用木石工具为主的条件下,农田的垦辟比北方更难。此外,南方地势复杂,多高山大壑,山河阻隔,不利于它们的交流与整合。

——据《中国大通史·史前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有哪些变化?
(3)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