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如表是根据考古学研究整理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粮食颗粒及折合重量等数据。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稻米粟米黍米
颗粒数14768138832248
千粒重(克)1627
折合克数236.28827.76615.736
粒数占比47.8%44.9%7.3%
重量占比84.5%9.9%5.6%
A.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B.已具备相对成熟的灌溉技术
C.古代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初步形成D.地区之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2 . 《国语·鲁语上》记载,夏、商、周王族祭祀的时候,不仅祭祀本族的先王先公,而且将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是黄帝族系的后裔。这些记载(       
A.说明祭祀活动为王权所轻视B.为政治活动染了神权色彩
C.利于论证华夏文明的延续性D.源于宗法制度对血缘的强调
2023-12-29更新 | 23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固始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3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据此可知(     
A.禹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夏B.禅让到世袭经历曲折斗争
C.启通过武力夺取夏朝王位D.关于启如何继位无史可考
2023-10-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 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由此可知(       
A.启继禹位事实存疑B.史书文献缺乏实证
C.史料矛盾均不可信D.历史论证需要慎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记》记载:“事以舜为,尧乃天之;得不所得,是乃人为;以至世矣,为夏也。”其中“至世矣,为夏也”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B.王位世袭制C.财产继承制D.中央集权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竹书纪年》记载:“禹立四十五年,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丧毕,天下归启。”“天下归启”说明(     
A.社会贫富分化出现B.最早奴隶制国家建立
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7 . 南京博物馆收藏的殷墟甲骨文共有3000余片,经古文字专家辨认考证,上面所记载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的相关记载基本一致。这表明(       
A.出土文物可以用来检验传世文献的可信度
B.传世文献在史料价值上远高于出土文物
C.对商王世系的研究考古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D.出土文物能够更全面地揭示历史的真相
8 . 因治水有功而被推举为政治领袖后,大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致力于开挖沟渠进行农田灌溉及排水。据《史记》记载,大禹治水之后,曾“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即在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的地方发展水稻生产。大禹的这些做法(     
A.促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B.实现了古代水稻种植的普及
C.反映了原始社会阶层的平等D.说明当时灌溉技术世界领先
2022-12-2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9 . 《国语》《墨子》《竹书纪年》《史记》都有关于夏朝的记载,但殷墟数十万甲骨文片中都没有提到夏朝,而“二里头文化遗址,又明确了商朝之前还有一个朝代,只是没有带文字的文物出土证明是“夏”,经综合考证,考古学家认为,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这说明(     
A.史料的多元性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B.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影响对历史的解读
C.历史研究需要实物史料佐证才具有科学性D.科学地进行考古研究一定能证明夏朝存在
2022-12-16更新 | 925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记载,夏朝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安徽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在此区域内,夏朝(     
A.采取直接与间接结合的统治B.沿袭传统的禅让制
C.形成邦国林立的“万邦”时代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022-10-14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