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2 道试题
1 . 新石器时代以____方法制作石器。
2023-11-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唐河县鸿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8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基地有一千多座,可以分为大、中、小型。墓葬里现出鲜明的等级分化,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极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这说明该遗址(     
A.体现了早期国家的发展概况B.应属于中原龙山文化代表
C.呈现出旧石器时代的典型特征D.反映了良渚文化的基本状况
2023-11-2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唐河县鸿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已在四十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炭化稻谷或茎叶的遗存,尤以太湖地区最为集中,其测定年代较亚洲其他地区出土的稻谷为早。这可以用来证实(     
A.水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B.太湖地区是水稻原产地
C.长江流域最早种植水稻D.中国稻种具有独立起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72年和1982年,重庆市涪陵小田溪墓地先后发现了7座墓葬,尤其是1、2号墓葬,规模巨大,随葬品数量众多。这些生产或生活物品大多与《山海经·海内经》《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相同。这表明(     
A.先秦政权重视民众的生产与生活B.巴国文化的记载并不可靠
C.考古文物与历史文献可相互印证D.重庆是长江古文明发源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遗址中发现有墓地和祭坛,大型墓葬随葬品丰富,以各种玉器为主,小型墓葬数量多,但随葬品只有日常生活用品陶器等;同时也发现了大型城址,城墙环绕古城四周且外围还有类似于护城河的水沟。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A.出现了明显阶级分化B.奴隶制经济走向繁荣
C.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D.最早出现了社会分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大约1万年前,从采集、渔猎到农业生产,人类逐渐由适应自然转向改造自然。在生产工具方面,各种金属工具的使用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此后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由此可知(     
A.农业是文明出现的最重要特征B.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文明进步
C.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分工D.人类社会历史起源于阶级分化
2023-11-16更新 | 18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大汶口出土的墓葬品有明显的大小墓差异,小墓仅能容尸,空无一物;大墓随葬品多达数十件甚至百余件,有精美的陶器、玉器、象牙器等贵重物品。据此可知,大汶口文化(     
A.代表了母系氏族社会成就B.生产技术发达并领先世界
C.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D.奠定了多元一体文明格局
2023-11-15更新 | 33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从考古发掘来看,新石器时代,我国家畜中数量最多的是猪,其次是牛、狗和羊,大汶口遗址发掘出的墓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以猪殉葬。这些考古事实可以佐证,新石器时代(    
A.食物种类十分丰富B.小农经济模式已经萌生
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D.人们过着定居农耕生活
2023-11-13更新 | 209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考古发现,距今六千年前,河南仰韶文化区域内发现了大量具有山东大汶口器型的陶器,如背壶、袋形足的篱、镂孔足的豆和高足杯等。仰韶文化对大汶口陶器尤其是彩陶也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当时(       
A.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中心
B.仰韶文化深刻影响大汶口文化
C.文化区之间存在互相交流
D.制陶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10 . 距今约1.32万年的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出土遗物1000余件,火塘3处。这些遗物以动物骨骼为主,陶片、陶塑次之,还有少量石制品、蚌壳制品。其中陶片有穿孔痕迹,穿孔内壁较平整,蚌器上也见有规整的穿孔痕迹。该遗址的发现(     
A.为研究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提供佐证
B.表明当时制陶技术领先世界
C.实证了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准确时间
D.印证渔猎是食物的唯一来源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