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西周时期的特殊历史机遇,使周王室的血缘亲属直接转化为诸侯的政治贵族,解决了政治与血缘、宗族与国家的融合问题,实现了政治关系与血缘关系的相互转化。这一转化主要缘于(       
A.分封制度的实施B.君主制度的确立C.井田制度的推行D.礼乐制度的实行
2 . 商代方国臣民为各地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西周以后,诸侯及贵族所有的臣民在名义上也都逐渐属于周王所有,这一变动(     
A.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B.确立起君主专制制度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D.利于加强地方的管理
3 . 西周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比夏、商两代更为统一的国家和更为集中的王权,为疆域的扩大和多民族融合共生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这说明分封制的实施(     
A.实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B.实现了对地方直接管理
C.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D.形成了“天下共主”格局
2022-06-2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周代受封诸侯从周天子手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权力便是因地制宜,开疆拓土,如太公在齐国“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伯禽受封治鲁,则“变其俗,革其礼”;秦襄公在“岐以西之地"吸纳周边部族立国开疆。周代分封
A.创立了家天下的政治模式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推动了区域间的文化认同D.明确了君臣间的政治隶属关系
2022-06-14更新 | 1519次组卷 | 8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2021-06-08更新 | 20965次组卷 | 16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022-07-08更新 | 6681次组卷 | 258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西周孝王曾攻打西边的游牧民族犬戎,犬戎臣服于周,并固定为西周王朝提供马匹,后来他们的首领非子受周天子分封,建立秦国。从这段历史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秦国最初并非中华民族的一部分B.华夏族形成是多元融合的历史过程
C.秦灭六国是华夏文明衰退的体现D.中华文明最初起源于陕西西部地区
8 . 有论者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初期,诸侯国仅仅是数城而已,是周王室抵御蛮夷的据点。到春秋末年,分封的诸侯王将长江黄河流域、河北、关中、山西、东夷地区的蛮夷政权几乎消灭殆尽,中原文化传播到每一个地区。这揭示出分封制
A.保障了周王朝长期繁荣B.有利于周王的集权统治
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认同D.促使民族成分趋于单一
9 . 据史料记载,周成王弟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山西,建立晋国,接受的指令是:必须尊重当地夏人的文化传统和土著戎人的风俗习惯。周公儿子伯禽被分封在鲁国,那是奄人的居地,鲁国就有“社”与“奄社”并存的现象。据此可推知,分封制的推行
A.促进了西周文化的多元化B.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
C.推动了王室直接管理地方D.加强了地方的自主性
2020-10-18更新 | 284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制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