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2 . 考古发现,山西陶寺遗址有大、中、小三座城址,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区、祭祀区、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区、公共墓地和一般平民居住区。这可以佐证(     
A.国家形态初步显现B.多元一体特征凸显
C.工商食官制度形成D.礼乐制度趋于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域由宫殿区、官营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贵族聚居区组成,大多数建筑都有统一的方向,这种营建规制对后世历代都城建设影响很大。据此判断该遗址(     
A.显现了权力中心倾向B.是夏朝都城的历史遗存
C.凸显了阶级矛盾尖锐D.呈现出中央集权的形态
4 . 考古研究发现,辽河流域、淮河流域、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农业起源时间上以及文化发展水平上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甚至在特定阶段还要超过中原地区,但夏、商、周三个最早的王朝文明都出现在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A.天下之中的政治地位B.适宜生产的气候条件
C.中华先民的艰苦奋斗D.多元文化的汇聚融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记·夏本纪》记载:“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的不同记载客观上反映了(     
A.禅让制在传承中完善B.嫡长子继承制确立
C.世袭制形成的曲折性D.启开创奴隶制国家
6 .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这一举措最重要的历史作用在于(     
A.发展了黄帝部落的势力B.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提高了黄帝的个人威望D.扩大了黄帝部落的活动范围
2022-12-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伊春市铁力市第一中学二校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列关于三皇五帝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
B.黄帝联合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
C.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D.尧年老时指定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被称为“禅让”
2022-12-0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根据考古分析,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几乎遍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它不仅内向吸收周边区域的文明成果,而且将源自中亚地区的作物、家畜和青铜冶金技术加以改造和提升。此考古分析反映出(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B.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特点
C.不同地区文化的起源相同D.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天下为家”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始社会的解体B.人性的退化C.国家的建立D.私有制的产生
2022-10-20更新 | 248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   唯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

——《尚书·周书·多士》

材料三   四子争位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一种制度?写出一位由这一制度选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
(2)材料二中的“殷”是指哪一个朝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