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宗子“必皆有土之君”,卿大夫“有分土,而无分民”,亦不能建立宗族;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庶子地主亦可聚族而居、尊祖敬宗。这说明(     
A.族田有助于增强宗族凝聚力B.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互为表里
C.血缘政治衰落助推经济发展D.土地制度变革导致宗法制衰落
2 . 王国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与材料中的“立子立嫡之制”和“封建子弟之制”分别对应的是(       
A.宗法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分封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D.郡县制和宗法制
2022-06-24更新 | 1022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史记·殷本纪》载,从开国之君成汤到亡国之君帝辛共17代30王,其中以弟继兄观察下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禅让制
2020-05-20更新 | 1203次组卷 | 98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政,引起管叔,蔡叔等贵族的不满,纣子武庚拉拢二叔起兵,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材料三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决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随意推者也。不待始皇并天下,而文物之道尽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有关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信息。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西周制度设计上存在什么缺陷?
7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专制王权强大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个人观念淡漠
2019-09-29更新 | 3257次组卷 | 14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诗经》中有:“大宗维翰(栋梁)……宗子维城(城墙)”,这里所说的“大宗”和“宗子”均指周代贵族中根据血缘关系对族人拥有管辖和处置权的人。对材料正确解读的是
A.体现了家国一体的血缘政治
B.体现了周代诸侯拥有世袭统治权
C.从材料可推知那两句诗应出自于《国风》
D.文学作品的描述不能实证宗法制的存在
9 . 客家人在迁徙时,把族谱、家谱敬若神明,视之为凝聚族众、延续精神的传家之宝。这种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礼乐制度D.宗教信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