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意在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扩大周人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利用了上古血缘纽带的统治
2020-08-19更新 | 235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7届河北省博野中学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分封制与西周王朝的兴衰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初分封略表》

主要封国受封对象分封目的
姬姓贵族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功臣
先代贵族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1)结合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有哪些?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这些人为诸侯?

材料二   “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日】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

材料三   西周分封制地图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信息,说明诸侯国对西周统治的巩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四   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3)依据材料三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指出变化导致的后果。
2020-07-2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衔接点01 分封制-2020年【衔接教材·暑假作业】初高中衔接历史(部编版)
3 . 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该材料主要说明
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周天子通过神权强化王权
C.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D.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
4 . 《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该材料主要反映分封制的相关信息是
A.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B.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C.分封制依据的主要标准D.分封制带来的结果
2020-07-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衔接点01 分封制-2020年【衔接教材·暑假作业】初高中衔接历史(部编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注:周王之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征是
A.为巩固对周边统治B.体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以王族为分封主体D.消除了诸侯割据的可能
2020-07-2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衔接点01 分封制-2020年【衔接教材·暑假作业】初高中衔接历史(部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阿权贵,却可以“为知己者死”。但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渐失,他们依傍古人,拘泥经典,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正统化
B.小农经济的发展
C.专制制度的加强
D.科举制度的僵化
7 . 董书业先生颇有见地地指出:“凡有封土即有人民,得组织武装,为独立之资。春秋以来,天子之不能制诸侯,诸侯之不能制大夫,以至大夫不能制家臣,悉由于此。”这段话实际上指出了
A.春秋战国时代到来的必然性
B.分封制存在的弊端和隐患
C.封建割据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D.春秋时期统治秩序混乱无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