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山东、苏北一带现已发现的大汶口至龙山文化的大型遗址通常建有城垣等大型公共工程,绝大部分都经过一至二次的扩建。但在中原地区发现的几座城址的使用时间相对较短,看不出扩建的迹象,群落中往往还有规模更大却无城防的聚落,部落中心经常发生转移。据此推知,中原地区当时(     
A.文明的领先地位日益明显B.社会等级差异显著
C.财富和权力争夺斗争剧烈D.早期国家形态成熟
2 . 龙山文化在山东省龙山镇首次发现,后来在黄河中下游发现了许多同类型文化遗址。其中郑州龙山文化遗址发现有大型宫殿、护城河等遗迹,据历史文献记载,此为黄帝“有熊国”故地。而山西陶寺遗址,一般也被认为属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尧都平阳”。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     
A.为研究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提供了证据B.说明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
C.表明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成熟的城市规制D.反映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3 . 考古资料显示,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发现的81座墓葬中,有随葬品的48座,占总墓葬的1/2,一般墓中只有少量陶罐,另有一部分墓中除了陶器外,还有石纺轮、石刀、骨凿、骨针等工具,或绿松石珠、骨饰、牙饰等装饰品。这说明当时(     
A.母系氏族社会进入了繁荣时期B.贫富分化催生出奴隶制国家
C.剩余产品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D.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状况凸显
4 . 距今约6000—5000年,龙的形象分别出现于黄河中游、长江下游和西辽河流域,由此形成了以龙的形象为代表的各地区在原始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共同性。这体现了(     
A.手工制作工艺的多元并立B.区域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C.母系氏族社会的辉煌成就D.中原文化的扩散与创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良渚文化大墓玉琮、玉钺上的神人兽面纹形象生动、造型突出,晚于它的中原龙山文化的玉琮、石琮一般形体矮小、纹饰简单,较少带有神权色彩。陶寺文化的玉钺不仅为素面,更是创新出多璜联璧、组合头饰等新的象征物以凝聚族群。这反映出(       )
A.南北方手工业一脉相承B.多元一体格局逐步形成
C.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D.文明发展的日益理性化
2024-03-22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一带,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200多处,遗址中的大部分小墓没有随葬品,大型墓葬则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在遗址群内,相继发现良渚古城的夯土城墙、祭坛以及手工业生产中心,清理出稻田遗迹。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①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长江流域下游一带
②遗址规模大,数量多,已经显示了社会等级
③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
④为研究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提供重要史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7 .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遗址,距今约9000至7500年。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炭化稻米、石磨棒、石磨盘,说明贾湖人在当时已经掌握了先进的稻作技术。这些可以佐证当时(     
A.农耕生产中已经出现精耕细作B.原始农耕改善了古人饮食条件
C.黄河流域文明程度已遥遥领先D.阶级阶层分化现象已比较明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距今11000—8600年前)出土的红衣夹炭陶的胎体内有明显的谷壳,在红烧土中也发现有炭化的稻壳和叶片,经鉴定,这些炭化谷物部分属野生稻,部分是人工栽培的热带型粳稻。据此可推知,当时我国先民
A.实现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B.彻底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生产者
C.生产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D.已满足了自身对食物的迫切需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甘肃齐家文化的皇娘娘台遗址中发现有一座成人合葬墓,一男二女。男性在正中仰卧,左右两侧各有一女性,均为侧身曲肢,面向男性,卧于棺外。这一时期(       
A.人们开始大量使用陶器B.氏族公社联合形成部落
C.熟练掌握青铜铸造技术D.仰韶文化处于发展高峰
10 . 在山东莒县陵阳河、诸城前寨、安徽蒙城尉迟寺等大汶口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在出土的陶器表面找到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有许多重复出现,又出现在多个相距甚远的遗址之中。这表明在大汶口文化兴盛的时代(     
A.早期文字系统已建立B.早期国家组织开始出现
C.刻符功能与文字趋近D.呈现多元一体文明格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