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与此现象最为契合的结论是
A.历史事件难以还原真相B.史籍记载自相矛盾不可信
C.启承禹位应是历史事实D.“家天下”由此开始
2021-04-07更新 | 333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韩非子》中记载“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铆……糊粢之食,藜藿之羹";《墨子》中记载“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庄子》中记载“禹亲自操橐耜……腓无胧,胫无毛”。这些记载可以用来论证(       
A.原始社会私有制产生B.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C.万邦时代的生产状况D.诸子思想的兼容并包
3 . 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把“禅让”的公天下变成了传子的家天下,确立了“大人世及(以子继父为世,以弟继兄为及)以为礼”的制度。这表明
A.礼仪制度初步建立B.宗法分封制的形成
C.早期国家形态产生D.古代官僚政治萌芽
2021-05-05更新 | 41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死后,他的合法继承者舜曾让位于尧之子丹朱,而那些“诸侯朝觐者”“讴歌者”“狱讼者”却“不之(到)丹朱而之舜”,最后舜才到帝都“践天子位”。材料表明
A.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权力传承受传统影响
C.世袭制度已经确立D.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
5 . [探索历史的奥秘]
文物作为人类活动的遗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星堆共出土了1720件珍贵文物。按其功能分类,我们可将它们分为:祭祀品,共105件,主要是青铜器,其中较大型的樽和罍,其功能可能有两个方面,主要用于祭祀天神、地神和祖先,同时也可当作生活用品,比如装酒、粮食等;生产工具,共124件,主要是石器和玉石,其中有斧、凿、錾、刀等;兵器,共127件,主要是青铜器,还有石器和玉器,其中有青铜戈、玉戈、玉刀;生活与装饰,这方面数量最多,共1364件,其中有青铜器、金器、玉器、石器、陶器、骨器、象牙器,以玉器为主,占615件。除上述四种类型外,还有80根大象牙,……另外,还有当时的货币——铜贝4662枚。还有数以吨计的陶片未计算在内。
——摘自冯学敏等《点击三星堆》
材料二 举世瞩目的三星堆考古发现,向我们揭示了三千多年前古蜀王国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情形,展现了一个湮没的内陆农业文明的辉煌。……三星堆考古发现提供的不仅仅是珍贵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将使学术界重新审视中华文明,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将因之而谱写新的灿烂篇章。   
——黄剑华《古蜀的辉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释读三星堆文物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
(2)推测是一种对未知现象作尝试性、合理性解释的思维方法。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古蜀国部落为什么会有大量“象牙”、“铜贝”和“数以吨计的陶片”?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三星堆考古发掘的意义。
6 . 西方学者一直以来对中国夏商文化持怀疑态度。近年以来,夏文化探索在考古研究中为国内外所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2020年,我国国家文物局决定持续实施“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研究项目,注重从源头上挖掘和考据中国文化。由此推知国家重视夏文化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还原我国古代史真实面目B.消除西方学者的怀疑
C.加强我国古代文化的认知和自信D.使考古材料与古代文献一致
7 . 史学界认为,人类文明产生过程中,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以下发生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的是
A.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B.出现了质量最好、最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
C.不同地区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交换和贸易
D.阶级对立与国家产生
8 . 历史学界关于夏仍有争论,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现推动中华早期文明的探索不断深入。

材料一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长江黄河与西辽河考古学文化年表

年代(距今) 地区长江上游黄河上游黄河中游黄河下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西辽河
5800—5300
5300—4700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屈家岭—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小河沿文化
4700—4300庙底沟二期文化
4300—3800宝墩文化齐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后石家河文化钱山漾广富林类型雪山二期文化
3800—3500三星堆文化寺洼文化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马桥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
二里岗文化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的聚落面积已达300万平方米以上,宫殿区(约12万平方米)出现纵横交错的大路,兴建起了大型宫室建筑。宫殿区以南有手工业作坊区,铸铜作坊和绿松石作坊可能都已开始生产贵族用奢侈品。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限制,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有了接触,源自中亚地区的作物、家畜以及青铜冶金技术,在这个时期陆续传入了并被我们加以改造和提升。

——摘编自许宏《最早的中国》

材料三   中国考古学因重建古史而起。殷墟使用甲骨为材料占卜,得以保存。二里头时期应该是有文字的,但如果是竹筒木牍或帛书,很难保存三千年。所以,当考古学家在历史记忆中夏的时空范围二里头时,争论无可避免。

——摘编自孙庆伟《追迹三代》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黄河流域哪些考古文化遗存与二里头文化存在文化传承?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特征。
(2)据材料三,指出重建二里头文化的重要依据。进一步科学解读二里头文化,还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