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5 道试题
1 . 商朝时期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但周朝分封的诸侯则大多数是同姓子弟,并且多被分封到重要的地区。这说明西周(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开始出现家天下的局面
C.形成了封建官僚等级制度D.强化了天子的专制权力
2 . 按照(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所谓一言九鼎即由此而来。而诸侯只能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等等。周代诸侯国的“公、侯、伯、子、男”分别赐予五等爵,形成“多级的阶梯”的表现形式。这些规定(     
A.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B.强化了统治的神权色彩
C.遵循了严格的等级秩序D.实现了政权和族权结合
4 . 古雅典从不修建宏伟的宫殿,但用于大型集会、决定国家事务的市民广场则比较发达。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各诸侯国都城,自里至外由遍筑台榭的“王城”,贵族公卿聚居的“国宅”和一般平民居住的“闾里”构成,层次鲜明,彼此之间相对隔绝。这折射出(     
A.政治体制的迥异B.经济水平的差距
C.建筑技术的高低D.城市职能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矛盾
6 . 何兹全在《中国文化六讲》中认为,夏、商时期的王就已是周围部落方国的共主,但各方国仍是独立的邦国,而周时多了一个分封,从而向统一走近一步。由此可见,分封制的实行(     
A.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促进了国家统一的实现
C.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D.消灭了部落方国的存在
7 . 《左传》记载:“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周王室利用血缘关系巩固统治B.周王室统治范围得到扩大
C.“家国一体”的观念已深入人心D.国家治理的集权特色凸显
8 . 周王在分封土地的同时,还以族为单位把人民分封给诸侯。例如鲁侯伯禽受封的六个殷人氏族,就是随伯禽受封迁过去的。这些殷人氏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构成鲁人的主体。以往的国都是因氏族聚居而形成,偏重血缘关系,这个时候的国就有了地域概念。这表明分封制下(     
A.早期国家日益发展B.国家垂直管理地方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贵族政治日趋衰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种“掺沙子”(     
A.瓦解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原社会结构B.不利于当地社会秩序和经济的发展
C.巩固了周王朝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有利于扩大周王朝的边疆管理区域
10 . 西周时期,诸侯国实行“一国三卿”制,“大国(公侯之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伯国)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子、男之国)一卿命于天子,二卿命于其君”。这表明西周时期(     
A.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B.周王注重对地方的控制
C.诸侯国完全模仿中央官制D.官僚政治等级秩序森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