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该遗址是由5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由此反映出姜寨文化(     
A.种植玉米,兼有饲养家畜B.刀耕火种,形成青铜文明
C.阶级出现,形成早期国家D.定居生活,形成原始聚落
2 . 下图是一件珍贵的文物——“鹳鱼石斧彩陶缸”,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杰作。鹳用白色,以表示羽毛的轻柔;鱼和石斧用黑彩勾边,内填白色,以表现鱼的僵直和石斧的坚硬。据此可知,当时人们(     
A.仍然依靠采集狩猎为生B.掌握了彩陶制作技术
C.已经普遍使用青铜农具D.已经建立了早期国家
2023-01-0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图所示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A.打制石器变为磨制石器B.原始农耕工具和技术
C.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出现D.铁制农具的普遍推广
4 . 下侧陶寺中期城址平面图可以佐证陶寺文化时期(     

①城市出现功能区划②社会阶级分化显现
③奴隶制国家已形成④都城轴线观念出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1-0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距今约4300—4000年的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东北处,该遗址中部的宫城被围墙环绕,内有多处大型夯土建筑基础。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但众多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墓葬的随葬品差异巨大。由以上考古发现可以推断当时历史状况是(     
A.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B.出现了私有制,阶级分化明显
C.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D.宗法制、分封制成为统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聚落群中既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这表明良渚文化(     
A.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B.出现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现象
C.已形成专制集权国家D.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右图是仰韶村遗址出土的月牙纹彩陶罐,表面打磨光滑,腹部装饰了一圈类似月牙的纹饰,鼓腹平底,呈红褐色。这说明仰韶文化时期(     

A.掌握了彩绘陶器制作技术B.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C.部落之间存在频繁的战争D.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
8 . 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是(       
A.大汶口文化B.龙山文化C.良渚文化D.红山文化
2022-11-0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考古学家苏秉琦把目前所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分为六大区系(如下图),指出这六个区系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而是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最后汇聚成为中华文明。这一理论(     

①强调各区域文化对中华文明所作贡献
②说明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③指出中华文明是一个多元汇聚的统一体
④是利用历史文献研究新石器时代的成果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11-04更新 | 474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