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学术界将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人类食物来源与构成具有多样化特点的经济形态称为“广谱经济”,尤其是水生动植物与小粒型食物的广泛食用。在广谱经济的支持下,江西万年仙人洞文化的居民(     
A.掌握丝技术B.饲养绵羊山羊C.培育种植花生D.驯化栽培水稻
2024-05-1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统一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位于山西南部的陶寺遗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考古学者在这里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城墙遗址、宫殿,城内有独立的仓储区、手工业区、观象台等。这些表明,陶寺遗址(     
A.个体商品经济比较繁荣B.适合种植水稻农作物
C.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D.受到良渚文化的影响
2024-05-13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研究称:公元前5000~前3000年,中国形成了彩陶文化圈、鼎文化圈和筒形罐文化圈。下面是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形势和文化交流主要方向示意图。据此可知,该时期中国(       

注:1.赵宝沟文化2.孕细文化3.大溪文化4.薛家岗一北阴阳管文化5.赵泽文化6.大汶口文化
注:1.简形罐文化图Ⅱ.彩陶文化图Ⅲ.菲文化图
A.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存星罗棋布B.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特征
C.已由东西交流转变为南北对峙格局D.华夏文明优于周边的其他文明
2024-04-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曾不断地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在距今5300年前后,其影响范围已南达长江中游,北抵河套地区,东到黄河下游,西至黄河上游地区。这表明(     
A.以中原为中心的文化圈出现B.中国早期文明出现多个中心
C.早期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发展D.仰韶文化不同于河姆渡文化
2023-08-3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的走马岭史前遗址始筑于距今约5000年以前。该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含城垣、护城河。内城北部至东部是主要居住区,北外城内侧发现有专门的公共墓地。据此可知,走马岭遗址(       
A.具备国家初始形态B.出现社会贫富分化
C.初步形成城市格局D.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分别是姜寨遗址复原图和良渚遗址示意图。结合所学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良渚宫殿体现阶级分化明显B.两地的生产工具都是打制石器
C.姜寨聚落体现氏族公社瓦解D.两地的栽培作物都是以粟为主
8 . 干栏式民居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下图为我国广西和东南亚地区的干栏式民居。由此可推知,干栏式民居体现了(     
   
A.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B.儒家礼制的文化烙印
C.砖木结构建筑的传播D.游牧生产方式的影响
2023-06-2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陶寺文化早期,随葬器物的使用已有相当严格的限制,朱绘大口罐在大型墓中用四件,而中型墓只能用两件。至陶寺文化中期,大墓的礼器群更加华丽,非实用性更强,礼器色彩更浓。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当时(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B.礼乐制度渐趋完备
C.青铜时代业已来临D.早期国家初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下游出现了龙山文化。同时,在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这体现出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特点是(     
A.统一性B.多元性C.延续性D.先进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