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牙璋是我国古代流行时间很长、分布面很广、形制特征鲜明的一种玉器。下图所示分别为龙山文化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牙璋。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华文明呈现一脉相承特征
B.各地区文明发展齐头并进
C.中原地区首先进入文明阶段
D.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024-03-2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省示范高中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史记》写道:“益让帝禹之子启。”同时《战国策》也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反映了
A.禅让制被世袭制所代替B.选贤举能制度得以确立
C.益主动禅让位置与帝启D.《战国策》不如《史记》可信
2020-12-19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史实”与“推论”适切度更高的应该是
史实推论
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大型宫殿A.二里头遗址与文献记载的夏在地域上最为吻合,证明夏朝的存在
B.二里头遗址的地层年代与传说的夏代在时间上相当,证明夏朝的存在
C.二里头出土文物可以证明夏禹治水的传说
D.大型宫殿建筑说明社会分化和强大权力机构已经存在

A.AB.BC.CD.D
2020-03-2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部分古代史籍中关于上古时期禅让的记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墨子·尚贤》《竹书纪年》《韩非子》《史记》《史通》
古者舜耕于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取之帝位。复偃塞(其子)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后来虞舜传位给大禹舜放尧于平阳
A.上古时期分封制初步建立
B.原始社会末期贵族地位下降
C.历史解读与思想立场相关
D.最古老的记载可信度最高
2018-04-24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4月学情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二里头遗址中的重大发现,创下了诸多“中国之最”: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网络,最早的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和祭祀区,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青铜礼器和兵器群。这些成就(     
A.凸显了神权思想的影响B.反映了严格的社会分层
C.证明了中华文明的鼎盛D.表明“家天下”局面形成
2024-05-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考前信息卷历史试题
6 . 《春秋·左传》中谈到九鼎的铸造:夏朝初年,夏王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从此,九鼎象征着九州,夏王亦顺应“天命”,成为天下共主,九州也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这表明(   )
A.九鼎象征王权高度集中B.夏王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C.夏朝王权威渐趋强化D.夏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7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不属于从封建转帝制这一次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公天下”转向“家天下”
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8 . 下列最能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的国家所取代的史料是(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
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2024-03-2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据《史记》记载,“轩辕”所处时代,各个部族相互“侵伐”,轩辕于是习武行兵,征讨好兴不义之战的部族,被各部尊为“黄帝”。黄帝长期“披山通道,未尝宁居”,在行政上“抚万民,度四方”,实现了“万国和”的局面。这反映出(     
A.各部落间文化差异明显B.只有战争才能实现和平
C.交通交往促进民族认同D.黄帝结束国家分裂状态
2024-04-2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高三历史模拟测试卷(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